
鴉片戰爭以來,清廷對外戰爭及改革屢屢慘敗,其腐敗無能暴露無遺。為挽救中國於危亡,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接連發動武裝起義,屢敗屢起,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全國響應,成為推翻清朝及埋葬中國兩千多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鴉片戰爭以來,清廷對外戰爭及改革屢屢慘敗,其腐敗無能暴露無遺。為挽救中國於危亡,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接連發動武裝起義,屢敗屢起,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全國響應,成為推翻清朝及埋葬中國兩千多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孫中山是近代反清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於1894年創立興中會,在1895年及1900年發動廣州及惠州起義……
1904至1905年,清廷任由日俄兩國在中國領土開戰,激起愛國之士憤慨。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反清革命進入新階段……
清末,中國在危急存亡之際,出現兩大救國派別:維新改良和反清革命。多翻論戰後,革命派逐漸取得上風……
自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各種革命團體發動的反清起義約近三十次,中國同盟會所發動的起義影響尤大……
1911年5月,清廷強行收回川、粵、鄂、湘四省集資自辦的鐵路,激起保路風潮,四川民憤尤烈,成為革命契機……
1911年歲屬辛亥,是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新軍發動起義,成為葬送滿清統治的辛亥革命……
港澳民眾及海外華僑積極支持反清活動,不但大力捐助革命經費,甚至親身參與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