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三)維新與革命之爭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甲午戰爭後,中國面臨列強瓜分危機,出現兩大救國派別:維新改良和反清革命。維新派首領是康有為,其弟子梁啟超輔之。他們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繼續其未竟的事業。康有為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簡稱「保皇會」,梁啟超創立了《清議報》、《新民叢報》,主張擁護光緒帝,繼續推行變法維新,實現君主立憲,反對革命共和。以孫中山等為首的革命派,則主張發動武裝起義推翻滿清政府、建立共和、平均地權,其輿論陣地有《蘇報》、《民報》等報刊,組織則有興中會等及後來組成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派曾多次聯絡康、梁,謀求合作反清,但均為所拒。雙方在1903年初步交鋒,如章炳麟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1905年起,革命派和改良派出現連番論戰,兩派各以自身的輿論陣地,就下列三大論題展開交鋒:擁清維新改良還是武力推翻清朝?推行君主立憲還是建立共和政府?維護封建土地制還是平均地權?結果革命派的主張漸佔上風,後來康、梁二人也因思想不同而漸分道揚鑣。

康有為堅持維護帝制、推行君主立憲的原因何在?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xinhai03_1
mainsite_psd_xinhai03_1

1898年戊戌政變後,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次年於加拿大成立旨在擁護光緒帝維新的保皇會,後來又在多處成立分會。

mainsite_psd_xinhai03_2
mainsite_psd_xinhai03_2

保皇會的徽章及接受捐款的憑票。保皇會曾獲不少海外華人支持。

mainsite_psd_xinhai03_3
mainsite_psd_xinhai03_3

《清議報》及《新民叢報》是保皇派的主要輿論陣地。

mainsite_psd_xinhai03_4
mainsite_psd_xinhai03_4

1903年是革命派發動輿論大攻勢的一年。是年章炳麟針對康有為「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的觀點,撰寫《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又稱《章炳麟駁康有為書》),反對保皇,強調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mainsite_psd_xinhai03_5
mainsite_psd_xinhai03_5

《蘇報》在二十世紀初鼓吹革命,1903年曾刊出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摘錄及鄒容《革命軍》的評價,引起轟動。

mainsite_psd_xinhai03_6
mainsite_psd_xinhai03_6

1903年,鄒容寫成《革命軍》一書,風行海內外,對傳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貢獻。

mainsite_psd_xinhai03_7
mainsite_psd_xinhai03_7

1903年,陳天華發表《猛回頭》、《警世鐘》,宣傳革命,影響廣泛。

mainsite_psd_xinhai03_8
mainsite_psd_xinhai03_8

在1903年的輿論戰中,革命派的聲勢蓋過了保皇派。隨着中國同盟會成立,1905年起兩派論戰升級。圖為1906年4月28日,革命派的《民報》出版號外,反駁《新民叢報》的保皇觀點。

mainsite_psd_xinhai03_9
mainsite_psd_xinhai03_9

中華帝國憲政會徽及該會創辦的《帝國憲政報》。1906年,清廷頒佈《仿行立憲上諭》,康有為一向主張清朝立憲,遂宣告保皇會任務完成,並於次年改保皇會為中華帝國憲政會。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清末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左圖中坐)及梁啟超(右圖)。隨着加深對時局及先進國家政治體制的認識,梁啟超逐漸與堅持保皇的康有為分道揚鑣。保皇派力量日削。

康有為堅持維護帝制、推行君主立憲的原因何在?

康有為雖潛心研習西學、主張變法,但一生只致力於推行君主立憲,堅拒廢除君主統治,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他出身傳統士大夫階級,自幼熟讀「君君、臣臣」,對皇帝有自然崇敬之心。第二,他認為中國與歐美國情不同,一旦用武力改朝換代,缺乏絕對權威,會出現秦、隋、唐、元之末的紛爭割據,導致大規模戰亂而民不聊生。第三,他認為中國民智未開,不可貿然實行共和,須先行君主立憲,以免全國政局混亂。第四,他受光緒帝信任推行維新變法,雖然失敗,仍力求擁護光緒帝以報知遇之恩,即使後來光緒帝駕崩、清朝已亡,還要參與復辟清室,至死不渝。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