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三)维新与革命之争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列强瓜分危机,出现两大救国派别:维新改良和反清革命。维新派首领是康有为,其弟子梁启超辅之。他们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其未竟的事业。康有为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简称“保皇会”,梁启超创立了《清议报》、《新民丛报》,主张拥护光绪帝,继续推行变法维新,实现君主立宪,反对革命共和。以孙中山等为首的革命派,则主张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平均地权,其舆论阵地有《苏报》、《民报》等报刊,组织则有兴中会等及后来组成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派曾多次联络康、梁,谋求合作反清,但均为所拒。双方在1903年初步交锋,如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5年起,革命派和改良派出现连番论战,两派各以自身的舆论阵地,就下列三大论题展开交锋:拥清维新改良还是武力推翻清朝?推行君主立宪还是建立共和政府?维护封建土地制还是平均地权?结果革命派的主张渐占上风,后来康、梁二人也因思想不同而渐分道扬镳。

康有为坚持维护帝制、推行君主立宪的原因何在?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xinhai03_1
mainsite_psd_xinhai03_1

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次年于加拿大成立旨在拥护光绪帝维新的保皇会,后来又在多处成立分会。

mainsite_psd_xinhai03_2
mainsite_psd_xinhai03_2

保皇会的徽章及接受捐款的凭票。保皇会曾获不少海外华人支持。

mainsite_psd_xinhai03_3
mainsite_psd_xinhai03_3

《清议报》及《新民丛报》是保皇派的主要舆论阵地。

mainsite_psd_xinhai03_4
mainsite_psd_xinhai03_4

1903年是革命派发动舆论大攻势的一年。是年章炳麟针对康有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观点,撰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称《章炳麟驳康有为书》),反对保皇,强调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mainsite_psd_xinhai03_5
mainsite_psd_xinhai03_5

《苏报》在二十世纪初鼓吹革命,1903年曾刊出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摘录及邹容《革命军》的评价,引起轰动。

mainsite_psd_xinhai03_6
mainsite_psd_xinhai03_6

1903年,邹容写成《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对传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贡献。

mainsite_psd_xinhai03_7
mainsite_psd_xinhai03_7

1903年,陈天华发表《猛回头》、《警世钟》,宣传革命,影响广泛。

mainsite_psd_xinhai03_8
mainsite_psd_xinhai03_8

在1903年的舆论战中,革命派的声势盖过了保皇派。随着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起两派论战升级。图为1906年4月28日,革命派的《民报》出版号外,反驳《新民丛报》的保皇观点。

mainsite_psd_xinhai03_9
mainsite_psd_xinhai03_9

中华帝国宪政会徽及该会创办的《帝国宪政报》。1906年,清廷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康有为一向主张清朝立宪,遂宣告保皇会任务完成,并于次年改保皇会为中华帝国宪政会。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mainsite_psd_xinhai03_10

清末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左图中坐)及梁启超(右图)。随着加深对时局及先进国家政治体制的认识,梁启超逐渐与坚持保皇的康有为分道扬镳。保皇派力量日削。

康有为坚持维护帝制、推行君主立宪的原因何在?

康有为虽潜心研习西学、主张变法,但一生只致力于推行君主立宪,坚拒废除君主统治,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他出身传统士大夫阶级,自幼熟读“君君、臣臣”,对皇帝有自然崇敬之心。第二,他认为中国与欧美国情不同,一旦用武力改朝换代,缺乏绝对权威,会出现秦、隋、唐、元之末的纷争割据,导致大规模战乱而民不聊生。第三,他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不可贸然实行共和,须先行君主立宪,以免全国政局混乱。第四,他受光绪帝信任推行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仍力求拥护光绪帝以报知遇之恩,即使后来光绪帝驾崩、清朝已亡,还要参与复辟清室,至死不渝。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