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擔當的名片——中國對外援助
從提供資金物資、派出醫療隊到幫助受援國改善民生、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半個多世紀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作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對外援助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從提供資金物資、派出醫療隊到幫助受援國改善民生、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半個多世紀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作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對外援助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2018年1月,中國發佈北極政策白皮書,提出了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的目標。中國在北極地區有何利益需求?中國的參與又能為北極地區帶來甚麼?
「捨生取義」、「義利並重」等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僅影響個人的為人處世,也是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原則。中國外交在國際交往中講求道義和公平正義,而不只是追求利益。這一點,在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交往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如今,外交部發言人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刷存在感」、「非誠勿擾」、「做人不能太美國」等一些「金句」也常常為人津津樂道。台上魅力四射、怎麼都問不倒的外交發言人,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
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2013年曾將金磚國家稱作是「沒有灰泥粘合的金磚」。在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潮流湧動的當今世界,金磚國家是否如他預言的那樣分崩離析了呢?即便沒有分崩離析,金磚國家是否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正在褪去它们的金色呢?
在國際交往中,當出現涉及多個國家的利益或問題時,則需多國共同進行協商與合作,我們稱之為「多邊外交」。中國參與多邊外交的歷程中,既有徘徊與旁觀,也有積極參與直至全面合作。在當今中國與世界愈來愈緊密的聯繫中,多邊外交已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從建國之初備受孤立到今天成為國際舞台上的重要一員,中國的地位已發生了巨大改變,在與世界交往的過程當中,其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進行過一些大的調整。認識到中國外交政策中的「變」與「不變」,對於正確理解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歷來重視鄰里關係。在眾多近鄰當中有一位特殊的近鄰,它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十個國家組成——它就是東盟(ASEAN)。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盟已成為推動東亞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那麼,中國與這位特殊近鄰的關係究竟如何呢?
沒有影視劇裡的光鮮浪漫,但也與醜聞絕緣——中國維和部隊以專業卓越的素養、正直優良的品質被譽為「聯合國任務部隊中水平最專業、效率最高、訓練最有素和最守紀律的隊伍」。作為維和部隊中出錢出人最積極的國家,中國日漸成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