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中國與東盟

中國歷來重視鄰里關係。在眾多近鄰當中有一位特殊的近鄰,它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十個國家組成——它就是東盟(ASEAN)。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盟已成為推動東亞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那麼,中國與這位特殊近鄰的關係究竟如何呢?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人歷來重視鄰里關係。從國家層面看,中國也極為重視營造與周邊國家的良好關係:不僅同周邊國家實現了關係正常化,而且還同絕大多數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這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近鄰,它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十個國家組成——它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ASEAN)。

東盟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成員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十國。1967年,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作為創始國簽署《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盟成立。不過,其後東盟一體化進程緩慢,直到冷戰結束、東南亞國家實現歷史性和解,東盟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壯大至目前的規模,形成一個覆蓋整個東南亞地區、人口超過五億、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的十國集團。

main_site_illustration_dongmengshiguo_v2-01
東盟十國地理位置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令東盟各國認識到地區合作的重要性,提出建立一個類似歐盟的「東盟共同體」的構想。同年12月,東盟峰會通過《東盟願景2020》(The ASEAN Vision 2020),計劃到2020年前建成東盟共同體。2008年,《東盟憲章》正式生效,賦予東盟法人資格,為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對外交往提供了重要依據。2015年12月31日,東盟共同體正式成立,成為地區內首個次區域共同體。

五十多年來,東盟已成長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實體,也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而成為世界各大國在區域政策上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同時,東盟發起並主導了「10+1」(東盟+中國)、「10+3」(東盟+中日韓)、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東亞地區合作機制,成為推動東亞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主要力量。正如前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所說:亞太地區的任何重大事務,如果沒有東盟參與都是不可想象的。那麼,中國與這個東南方向的重要近鄰關係究竟如何呢?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始於1950年與越南建交。受冷戰影響,目前的東盟十國在此後的約30年裡大致分為兩個陣營,聯盟也處於十分鬆散的狀態。

國家 建交時間
越南 1950/1
印度尼西亞 1950/4
緬甸 1950/6
柬埔寨 1958/7
老撾 1961/4
馬來西亞 1974/5
菲律賓 1975/6
泰國 1975/7
新加坡 1990/10
文萊 1991/9

國家

越南

建交時間

1950/1

國家

印度尼西亞

建交時間

1950/4

國家

緬甸

建交時間

1950/6

國家

柬埔寨

建交時間

1958/7

國家

老撾

建交時間

1961/4

國家

馬來西亞

建交時間

1974/5

國家

菲律賓

建交時間

1975/6

國家

泰國

建交時間

1975/7

國家

新加坡

建交時間

1990/10

國家

文萊

建交時間

1991/9

1975年,中國正式承認東盟的存在。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馬泰三國期間,強調中國願意加強和發展同東盟國家的友好關係,並建立經貿和科技交往關係。

此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集中發展經濟,減輕了東盟國家的疑慮。同時,中國以新的黨際關係原則為主導,實現了與東南亞各國共產黨關係的正常化,進一步減少了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阻礙。而中日、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也促使東盟國家開始調整對華政策。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解決柬埔寨問題的過程中,中國與東盟相互支持配合,大大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經貿合作、文化聯繫不斷擴大深化。到1991年,中國與所有東盟十國都建立了外交關係。這為中國參與東盟主導的東亞整合進程提供了動力。同年,中國前外交部長錢其琛受邀參加東盟部長會議,中國與東盟對話進程就此開啟。三年後,中國支持東盟創辦東盟地區論壇並成為創始成員;1996年,中國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認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中國調整外交政策特別是對東盟政策的契機。危機爆發後,中國保持人民幣不貶值,並向東盟國家提供了低息貸款。這可能是中國首次明確覺察到自己的大國責任。自此,雙方合作進入新的階段,合作領域與深度都大大增加。

2003年,中國作為第一個域外國家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中國與東盟關係也提升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2008年《東盟憲章》生效的同時,中國任命了首位非常駐東盟大使。2012年,中國正式設立常駐東盟使團並派出首位常駐大使。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倡議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指明了雙方關係的長遠發展方向。李克強總理進一步提出了「2+7合作框架」(深化戰略互信、聚焦經濟合作這兩個政治共識和加強政治、經貿、互聯互通、金融、海上合作、安全、社會人文等七個重點領域合作),受到東盟國家普遍歡迎。2017年11月,第20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宣佈制訂《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2030年願景》,將「2+7合作框架」升級為「3+X合作框架」,構建以政治安全、經貿、人文交流三大支柱為主線、多領域合作為支撐的合作新框架。

vcg111180179131
南寧:第12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中國—東盟友誼館(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180179131

 

「3+X合作框架」顯示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三大支柱。

政治安全合作不斷深入

中國尊重並積極參與東盟主導的各對話與合作機制,並在禁毒、反恐、氣候、網絡與生態安全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隨着東盟共同體成立,東盟的自主性日益增強。 東盟不顧美國的懷疑態度,給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成立以積極響應。

2017年6月,日本《朝日新聞》前主編船橋洋一在《日本時報》發表文章認為,東盟國家曾經的「經濟發展靠中國,安全防務靠美國」的「雙層框架」外交結構正在失衡。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院長李晨陽表示:與冷戰時期相比,中國在東南亞安全中的角色已發生巨大改變,更多的是秩序的構建者和維護者,東南亞地區的安全保障已離不開中國的參與。2018年10月,東盟與中國舉行首次海上聯合演練,進一步增進了互信。

vcg111173871242
中國—東盟「海上聯演-2018」在湛江舉行(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173871242

 

而某些媒體炒作的南海問題實際上僅涉及中國與個別東盟國家的爭議,並非同東盟整體的問題。即便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和東盟國家也於2018年8月達成了「南海行為準則」(COC)單一磋商文本草案,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

經貿合作蓬勃發展

中國是第一個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國家,領先於在東南亞地位穩固的日本。中國—東盟自貿區2010年建成,2015年成功升級。2017年,雙方貿易額躍升至5148.2億美元。中國連續九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而東盟則連續七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2017年中國和東盟雙向直接投資累計近2000億美元。活躍的貿易與投資推動了雙邊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中國—東盟博覽會自2004年起每年在廣西南寧舉行,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往來的重要平台。

vcg111167320953
南寧:第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商品交易火爆(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中國和東盟積極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路線圖制定完成、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欣欣向榮。

中國支持本國企業到東盟開展投資合作,同時也歡迎東盟國家在中國設立產業園區。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等項目已成為雙邊經貿合作的典範。

vcg111159294886
蘇州工業園區核心商務區(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159294886

 

人文交流日益豐富

中國與東盟已構建起以文化產業、教育交流與國際旅遊合作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文交流機制。雙方互訪人次增至2017年的近5000萬。「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中國—東盟疾病防控論壇、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基金都加強了雙方在各方面的溝通與交流。

作為面向東盟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在推動創新領域區域一體化的同時,也令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民眾受益。繼2018年中國—東盟創新年後,2019年將為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

 

中國長期奉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原則。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按照「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周邊國家在各領域的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作為中國周邊外交的最前沿,與東盟的關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並且經受住了各種考驗。

因此國務委員王毅說,中國和東盟關係已邁入提質升級的成熟期。未來這對近鄰將繼續在地區穩定、發展與繁榮中發揮作用,並向着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邁進。

 

 

參考資料:

《中國—東盟經貿關係40年:回顧與展望》 沈銘輝 仇莉娜 海外投資與出口信貸 2006年第1期

《中國東盟關係晉提質升級成熟期》 星洲網 2018/12/29

《以和平、開放、包容心態發展中國—東盟關係:專訪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  時間知識 2016年第13期

《中國對東盟的外交:一種建構主義的剖析》 薛力 二十一世紀評論 2009年第6期

《中國—東盟關係:新的啟航》 徐步  楊帆 國際問題研究 2016年第1期

《周邊外交視角下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陳邦瑜 韋紅 社會科學家 2016年第4期

《東盟共同體成立背景下的中國東盟關係》 方長平 鄭凌 國際論壇 2017年第6期

《中國與東盟關係中存在「二元結構」嗎》 李晨陽 世界知識 2016年第6期

《收穫豐收果實,中國—東盟創新朋友圈越來越大》 科技日報 2019/1/24

 

上載日期:
2019年05月0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