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俠」? 「俠」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莊子‧盜跖》中,「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呂氏春秋》也有「安壯養俠」的文句,從這兩處的運用上,可以得知早在戰國時期,已經有「俠」字。 游俠 莊子 《說文解字》 《呂氏春秋》 荀悅
從《水滸傳》到《三俠五義》中的「義俠」 自從唐代中葉的李德裕在〈豪俠論〉中提出「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的論點,企圖以儒家的「仁義」規範俠客的「氣義」之後,中國的俠客開始從元氣淋漓但缺乏理性觀照的「原俠」,逐漸蛻轉成既能維持其耿直豪邁的風格,但卻又符合社會期待的「義俠」。 游俠 義俠 《水滸傳》 《三俠五義》
如何區分「歷史之俠」與「文學之俠」?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存在着被稱為「俠」的人物,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通常會以「任俠」、「豪俠」、「輕俠」、「游俠」、「氣俠」、「俠氣」的詞彙加以形容,且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評價。 游俠 俠客 中國歷史 中國文學 《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