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五)改革政制預備立憲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政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重頭戲。1901年1月清廷頒諭推行新政後,首先成立督辦政務處作為其推行的專門機構,在改革官制及法律方面採取各種措施,如裁冗衙、吏役,停止捐納官職,制定《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集會結社律》、《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廢除凌遲一類酷刑及連坐法等。為了改革政制,新政着手推行日本明治維新已推行、戊戌維新難以推行的君主立憲。清廷於1905至1906年間,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外國憲政,又設立考察政治館以提供憲政改革的諮詢。1906年,頒佈《仿行立憲上諭》。1908年8月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同年11月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宣統帝繼位後,其父攝政王載灃繼續立憲進程,籌組新內閣,選舉各省諮議局,並於1910年舉行資政院首次開院禮。宣統三年(1911年)5月,載灃任命慶親王奕劻為廢除軍機處後的內閣總理大臣,其內閣十三名閣員中,滿人八、蒙古人一、漢人四,總計皇族佔七人。儘管當時革命黨諷刺其為「皇族內閣」,但畢竟在君主立憲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不過,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晚清新政也隨之壽終正寢。

或謂清末新政完全是為了挽救垂危的滿洲統治,如何評價較為妥切?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qingmo05_1
mainsite_psd_qingmo05_1

出國考察憲政的大臣及隨員在羅馬合影。清政府推動政制改革,1905至1906年間,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外國憲政。

mainsite_psd_qingmo05_2
mainsite_psd_qingmo05_2

1906年,清廷頒佈《仿行立憲上諭》,民間普遍反應正面。圖為1906年山東威海衛華民慶祝頒佈立憲。   

mainsite_psd_qingmo05_3
mainsite_psd_qingmo05_3

1906年12月16日,預備立憲公會在上海成立,並出版《預備立憲公會官話報》及《公民必讀初編》等刊物,宣傳及鼓吹立憲。

mainsite_psd_qingmo05_4
mainsite_psd_qingmo05_4

1908年,清政府頒佈《欽定憲法大綱》,正式提出行憲的具體時間和步驟。

mainsite_psd_qingmo05_5
mainsite_psd_qingmo05_5

諷刺清廷立憲態度的漫畫。1908年清廷定出九年預備立憲,不少熱心憲政的人認為時間太長,感到失望。

mainsite_psd_qingmo05_6
mainsite_psd_qingmo05_6

1908年,醇親王載灃及其兩個兒子溥儀(右一)及溥傑(懷抱嬰兒)合影。1908年11月,光緒帝和慈禧先後去世,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是為宣統帝,載灃則出任攝政王。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清末立憲運動繪畫,有「請速開國會」字樣。《欽定憲法大綱》頒佈後,全國多處都有請願行動,要求加快立憲進程,逐漸形成一場政治運動,清廷備受壓力,不得不加快立憲進程。

mainsite_psd_qingmo05_8
mainsite_psd_qingmo05_8

廣州諮議局舊址及清末的新疆諮議局。1909年各省成立諮議局,屬省級民意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地方議會,議員由民選選生。諮議局議員選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選舉。

mainsite_psd_qingmo05_9
mainsite_psd_qingmo05_9

北京資政院大樓。1910年資政院舉行首次開院禮。資政院屬國家議會機構,相當於今日的國會。

mainsite_psd_qingmo05_10
mainsite_psd_qingmo05_10

第一任清朝內閣留影。1911年5月8日,載灃任命慶親王奕劻(前排左三)為內閣總理大臣,組成十三人的內閣,當中滿人八、蒙古人一、漢人四,總計皇族佔七,故有諷刺其為「皇族內閣」。受時間拖延、皇族內閣等影響,立憲不但無法加強清廷統治,反而引來更多不滿。

或謂清末新政完全是為了挽救垂危的滿洲統治,如何評價較為妥切?

誠然,晚清新政是在八國聯軍之役中開始,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在內憂外患中挽救清朝的危亡,然而十年新政畢竟繼承了戊戌維新的諸多措施並有所發展。它在政治上開啟了君主立憲的實踐,經濟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產業發展,軍事上加快了近代化的途程,文教上廢除舊科舉、施行新學制。因此,清末新政是繼洋務運動、維新運動之後,中國邁向近代化的第三次變革,而且遠較前兩次改革有所發展。只因來得太遲,清朝早已病入膏肓,任何改革都無法挽救其覆亡。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