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二)廢除科舉創辦新學

mainsite_psd_qingmo02_4
mainsite_psd_qingmo02_4

在文化教育方面,晚清新政有大幅改革,並取得明顯成效。原來戊戌維新曾有廢除科舉考試的八股文、改試策論,及取消各地書院、改設新式學堂之舉,但碩果僅存者僅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清末新政的相關內容有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1901年9月,清政府命令各省城書院改成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12月,頒佈學堂科舉獎勵章程,規定學堂畢業生考試後可得進士、舉人、貢生等出身。1902年2月,公佈推廣學堂辦法;8月,頒佈《欽定學堂章程》(次年1月重訂);8月29日,清廷命自明年起科舉考試廢除八股程式。1905年9月,光緒皇帝詔准袁世凱、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並興辦學堂的摺子,下令「立停科舉以廣學校」,最終廢除了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改行全新學制;12月,清廷還下諭設立學部,作為專管全國文教事務的機構。種種措施,為中國的近代教育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ebook

策論:古時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

出身:指科舉考試中選者的身份、資格,約相當於今日所稱的學位、學歷。

科舉制何時建立?其背景如何?有何利弊?最後如何廢除?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qingmo02_1
mainsite_psd_qingmo02_1

古代科舉考試場面。科舉取仕的制度始於隋代,到了清末,已主導了中國教育一千三百年。

mainsite_psd_qingmo02_2
mainsite_psd_qingmo02_2

西方畫家筆下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及北京科舉試場。以科舉為主導的教育制度,到清後期日顯不合時宜。1905年9月,實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正式廢除。

ebook

自明代起,科舉主要考儒家經典,考生須以八股文代聖人立言,內容狹窄,形式固定。讀書人須把全副心力用在科舉上以獲取功名利祿,形成思想禁錮。這種教育和考試制度有利於朝廷的統治和思想控制,但卻嚴重窒礙國家進步。

mainsite_psd_qingmo02_3
mainsite_psd_qingmo02_3

清代私塾的上課情景。清代私塾多由功名不高的讀書人任教,主要傳授儒家經典以應考科舉,與當時西方的學校制度比較,明顯落後。

mainsite_psd_qingmo02_4
mainsite_psd_qingmo02_4

左圖:1902年2月公佈、1906年由上海會文學社出版的《欽定學堂章程》。右圖:學部第一次編纂高等小學圖畫教科書。興辦新式學堂、引入新式課程,成為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mainsite_psd_qingmo02_5
mainsite_psd_qingmo02_5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州府中學堂第一期甲、乙班畢業生留影。清末教育改革期間,新式中、小學堂如雨後春筍。

mainsite_psd_qingmo02_6
mainsite_psd_qingmo02_6

1905年廣西桂林舉行公立學校運動會。除了傳授課本知識,新學制亦重視體育。

mainsite_psd_qingmo02_7
mainsite_psd_qingmo02_7

始創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教育改革風潮下,多個省份興辦了大學堂。

mainsite_psd_qingmo02_8
mainsite_psd_qingmo02_8

清華大學內早期建築清華學堂今貌。清華學堂是清華大學前身,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中國因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之役向外國支付的賠款)創辦,1911年4月29日正式開學。

mainsite_psd_qingmo02_9
mainsite_psd_qingmo02_9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學生在上課。為配合工業發展,清末成立了教授實用工業技術的學堂。

mainsite_psd_qingmo02_10
mainsite_psd_qingmo02_10

推行新式教育,需有相關師資培訓。圖為1906年成立於南京的兩江師範學堂。 

科舉制何時建立?其背景如何?有何利弊?最後如何廢除?

科舉,意指設科取士、分科舉人,是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一種由考試而任官的提拔人才制度。在兩漢時,任官常通過察舉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有九品中正制,提攜人才多由察舉官或中正官選拔,局限在門第高尚的士族,寒門子弟難有機會上進。大約在隋朝大業元年(605年)始設進士科,至唐代發展為一整套的科舉制度(一說科舉制始創於唐)。科舉制讓一般平民子弟有出仕機會,比原來注重門第的選官制較為公平,但行之既久即弊病叢生。到了明代,已令士子埋首於死讀四書五經、撰寫死板的八股文,窒礙思想發展和國家進步,到清代後期已難適應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所以成為改革的對象。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制完全被廢除,而培養舊式秀才、舉人一類的書塾,則由新式學堂取代。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整整存在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