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五)改革政制预备立宪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政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重头戏。1901年1月清廷颁谕推行新政后,首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其推行的专门机构,在改革官制及法律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如裁冗衙、吏役,停止捐纳官职,制定《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集会结社律》、《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废除凌迟一类酷刑及连坐法等。为了改革政制,新政着手推行日本明治维新已推行、戊戌维新难以推行的君主立宪。清廷于1905至1906年间,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外国宪政,又设立考察政治馆以提供宪政改革的咨询。1906年,颁布《仿行立宪上谕》。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年11月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宣统帝继位后,其父摄政王载沣继续立宪进程,筹组新内阁,选举各省咨议局,并于1910年举行资政院首次开院礼。宣统三年(1911年)5月,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废除军机处后的内阁总理大臣,其内阁十三名阁员中,满人八、蒙古人一、汉人四,总计皇族占七人。尽管当时革命党讽刺其为“皇族内阁”,但毕竟在君主立宪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不过,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晚清新政也随之寿终正寝。

或谓清末新政完全是为了挽救垂危的满洲统治,如何评价较为妥切?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qingmo05_1
mainsite_psd_qingmo05_1

出国考察宪政的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清政府推动政制改革,1905至1906年间,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外国宪政。

mainsite_psd_qingmo05_2
mainsite_psd_qingmo05_2

1906年,清廷颁布《仿行立宪上谕》,民间普遍反应正面。图为1906年山东威海卫华民庆祝颁布立宪。

mainsite_psd_qingmo05_3
mainsite_psd_qingmo05_3

1906年12月16日,预备立宪公会在上海成立,并出版《预备立宪公会官话报》及《公民必读初编》等刊物,宣传及鼓吹立宪。

mainsite_psd_qingmo05_4
mainsite_psd_qingmo05_4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正式提出行宪的具体时间和步骤。

mainsite_psd_qingmo05_5
mainsite_psd_qingmo05_5

讽刺清廷立宪态度的漫画。1908年清廷定出九年预备立宪,不少热心宪政的人认为时间太长,感到失望。

mainsite_psd_qingmo05_6
mainsite_psd_qingmo05_6

1908年,醇亲王载沣及其两个儿子溥仪(右一)及溥杰(怀抱婴儿)合影。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先后去世,年仅三岁的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帝,载沣则出任摄政王。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mainsite_psd_qingmo05_7

清末立宪运动绘画,有“请速开国会”字样。《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后,全国多处都有请愿行动,要求加快立宪进程,逐渐形成一场政治运动,清廷备受压力,不得不加快立宪进程。

mainsite_psd_qingmo05_8
mainsite_psd_qingmo05_8

广州咨议局旧址及清末的新疆咨议局。1909年各省成立咨议局,属省级民意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地方议会,议员由民选选生。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mainsite_psd_qingmo05_9
mainsite_psd_qingmo05_9

北京资政院大楼。1910年资政院举行首次开院礼。资政院属国家议会机构,相当于今日的国会。

mainsite_psd_qingmo05_10
mainsite_psd_qingmo05_10

第一任清朝内阁留影。1911年5月8日,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前排左三)为内阁总理大臣,组成十三人的内阁,当中满人八、蒙古人一、汉人四,总计皇族占七,故有讽刺其为“皇族内阁”。受时间拖延、皇族内阁等影响,立宪不但无法加强清廷统治,反而引来更多不满。

或谓清末新政完全是为了挽救垂危的满洲统治,如何评价较为妥切?

诚然,晚清新政是在八国联军之役中开始,其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在内忧外患中挽救清朝的危亡,然而十年新政毕竟继承了戊戌维新的诸多措施并有所发展。它在政治上开启了君主立宪的实践,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业发展,军事上加快了近代化的途程,文教上废除旧科举、施行新学制。因此,清末新政是继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三次变革,而且远较前两次改革有所发展。只因来得太迟,清朝早已病入膏肓,任何改革都无法挽救其覆亡。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