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聯軍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搶劫」。位於北京西北郊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中外聞名的圓明園,經瘋狂掠奪和三天三夜大火後,頓成一片瓦礫,是為近代列強侵華的空前浩劫。
圓明園是皇家園林,建築、文物珍貴無比。聯軍始則肆意搶劫,繼而縱火焚燒,園中珍寶蕩然無存,園內三百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餘煙月餘不息。據英軍隨軍牧師麥基(Robert James Leslie McGhee)記述,火燒圓明園時,上百火柱往外爆發出來,黑煙掩天蔽日,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被視為舉國神聖莊嚴之物,其中收藏着歷代皇家風味和精華的物品,都蕩然無存。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Marie Hugo)在1861年寫道:「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 |
由圓明園大火,我們可得何種啟示? |
![]() |
答案見下。 |
圓明園是清代最大皇家園林,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集西方和中國園林藝術之大成,被譽為「萬園之園」,內藏珍寶無數。圖為圓明園四十景中的西峰秀色(左)及月地雲居(右)。
海晏堂是圓明園中極具代表性的西式建築,宏偉壯觀,內有銅鑄十二生肖屬相,代表十二時辰,每隔一時辰依次噴水,為著名的大水法。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旋奪佔圓明園。
圓明園美不勝收的建築和無法估值的珍寶,令英法聯軍大為驚歎。
入園後,英法聯軍開始洗劫。圖為法國士兵穿上在園內搶來的宮廷服裝,跟隨軍樂隊奏起的音樂跳舞。
10月18日,在搶掠殆盡後,英法聯軍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猛燒三日三夜,餘煙持續月餘。園中所有建築、珍寶,以及三百多名太監、宮女、工匠,皆被烈火吞噬。

1860年9月,英法外交及其他非戰鬥人員三十九人與中方交涉時遭拘押,當中二十人死亡,其餘重傷。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大怒,下令火燒燒圓明園以報復及教訓清廷。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帶着搶掠得來的珍寶,揚長而去。
從高處下望,昔日的萬園之園,今日只剩頹垣敗瓦。
大水法廢墟,成為這場文化浩劫的見證。

(法國)維克多‧雨果:「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這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給英法聯軍參加者巴雷特大尉的覆信,1861年11月25日於高城居,載《雨果文集》)
圓明園浩劫令中國人刻骨銘心,即使到了廿一世紀,仍極力追回被搶的相關文物。圖為已回歸中國的大水法十二生肖銅猴首、虎首、牛首。

每當有圓明園文物公開拍賣,中國官方和民間都會抗議,亦有企業出高價買回文物(如上圖的大水法十二生肖銅獸首)後送回中國。但有意見認為以天價買回本屬自己的被搶文物很不合理。無論如何,追回圓明園文物的行動,仍然繼續。
![]() |
由圓明園大火,我們可得何種啟示? |
![]() |
圓明園雖為清朝統治者利用民脂民膏而建,畢竟已成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結果毀於一旦,令人痛心疾首。吾人在譴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野心和強盜行徑同時,也應深刻反思「弱國無外交」、「國貧受欺凌」、「落後必挨打」等道理,當努力建設國家,以提高國民權利,增強防禦能力。 |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4、8、9)、FOTOE(圖1、2、3、5、7、10)、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