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8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8_dec12

英法聯軍之役後,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中國主權蒙受更嚴重的侵犯,而且都通過不平等條約明確地記載下來。列強從中國名正言順攫取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內河航行等權及最惠國待遇,中國關稅、司法已不能自主,中國對外亦已無國防秘密可言。戰爭結束後不久,清廷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為專理對外事務的總機關,又開始推行洋務運動以學習西方軍事實業。此外,清廷還與外國勢力聯手,共同鎮壓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

自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時續時斷,其中政府禁止是一大阻力。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外國人終於可在華內河航行及四處傳教。中國大地上洋教堂和新式學校、醫院漸興,華人信洋教漸多,但也多了發生教案等的中西衝突。另一方面,更多中國人出國謀生,大大加速了海外華僑的發展。

兩次鴉片戰爭如何加速西風東漸?

答案見下。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1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1_dec12

1860年侵華的英法聯軍艦隊。兩次鴉片戰爭皆慘敗,令中國意識到必須引進外國先進軍備,軍事改革尤其武備更新,成為戰後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2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2_dec12

英法聯軍之役後,除了京、津、滬等大城市外,新開口岸的外國領事館也日多。圖為1867年設於台灣打狗(今高雄)的英國領事館今貌。戰後,中國明白須面對全新的外交形勢,遂於1861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處理外交事務,其後更陸續設立駐外大使館。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3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3_dec12

英法聯軍後,列強加快在中國的經濟活動,開設銀行是重要一環。這雖屬經濟侵略,但也為中國引入先進金融制度。圖為1867年英國人在上海建造的滙豐銀行大樓。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4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4_dec12

1860年的香港維多利亞港。英國藉《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後,維多利亞港成為英治香港的內港,香港歷史進入新一頁,對日後香港乃至中國的發展影響巨大。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5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5_dec12

1860年,一名外國女子在上海乘轎。隨着戰後加快開放,來華外國人日多,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接觸大大增加。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6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6_dec12

1873年,上海租界工部局的蒸汽救火車(消防車)。新事物加快進入中國,開闊了國人的眼界。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7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7_dec12

十九世紀橫渡太平洋輪船上的華工。中國與英、法簽訂的《北京條約》中,有准許華人與外國人立約出國做工的條款,自此華工出國漸多。

ebook

清代後期,許多人因生活困苦而出國到美洲、東南亞等地打工。1850年代起放洋華工日多。他們出國前,大都會先收到預付金,但會遭招工中介扣除部分作介紹費、交通費等,然後就完全聽任安排,有如被賣的「豬仔」,故廣東人稱這種出洋打工的方式為「賣豬仔」。華工一般要承擔重勞動的苦力工作,如起鐵路、開礦等。中國人稱幹粗活的人為「苦力」,西人遂稱對華工招募、轉運等有關的生意為「苦力貿易(Coolie Trade)」。廣東人稱幹粗活為「做咕喱」,「咕喱」一詞即由「苦力」和「Coolie」而來。不少華工在外落地生根,發展成華僑群體和社區如唐人街等。華僑當中很多因痛恨清朝腐敗而大力支持反清革命,孫中山曾稱華僑是「革命之母」,足見華僑對祖國的關心和貢獻。

另外,香港是苦力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大多數華南勞工都經香港出洋。據統計,1851至1872年,自香港前往美洲、澳洲及東南亞的苦力達320349人。受惠於苦力貿易,香港在1854至1859年間平均每年增加487艘出入境船隻,共251350噸,每年平均增長68%,促進了香港航運業增長,許多從事苦力貿易的公司大發其財。由於生活和工作環境惡劣,又時常受到虐待,許多華工客死異鄉,亦有不少於乘船途中即染病而死,故苦力貿易實為一門骯髒生意。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8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8_dec12

因中外條約開放教禁,清朝後期越來越多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傳教、建教堂。圖為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9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9_dec12

1870年代後期,浙江寧波一教會學校的師生合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辦學校、孤兒院、醫院等,對引入先進文化、改善部分窮人生活等,有正面意義。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10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10_dec12

洋人來華日多,因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華洋衝突隨之增加。以洋教為例,外來傳教士日增,地方上不時發生反洋教事件,稱為「教案」。1870年的天津教案為較嚴重案例,圖為當時教堂被焚、傳教士被殺的情況。中國民間的反洋教和排外情緒,最終激成1899至1901年間的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之禍。

ebook

天津教案:1870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天津開設的育嬰堂爆發疫症,多名嬰兒死亡,當地群眾認為是傳教士殺嬰、以嬰兒器官製藥等,聚眾數千反教排外。在事件中,法國領事豐大業(Henri Victor Fontanier)被毆斃,法、英、美、俄、西教堂及法領事署遭焚,數十名傳教士、其他外國人員、中國信徒被殺,西人斥為「天津大屠殺(Tianjin Massacre)」。英、美、法等七國軍艦隨即集結天津、煙台一帶,以武力向中國交涉。清廷派直隸總督曾國藩查辦。曾國藩將天津知府和知縣革職充軍,另處死十六人,充軍廿五人,賠款修建教堂。清廷另派員赴法國道歉。

兩次鴉片戰爭如何加速西風東漸?

古代歐西文化曾多次東漸,但因歷代王朝禁放不定,故時斷時起。以宗教為例,唐代來華的有景教(基督教東方教派),元代有天主教,明末清初有天主教耶穌會等,清代中期有基督新教。但自1840年後,中國被外國炮艦洞開,清廷對外屈辱投降,西風東漸已不限於宗教或文化,而是從軍事、經濟、政治、外交、教育、文化全方位輸入。經過英法聯軍一役,連鴉片輸入、內地傳教、勞工輸出及外交來往都全部合法,學習西方先進事物的洋務運動也應運而生。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1、5)、FOTOE(圖2-4、6-1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