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二)不夜之城:上海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道及民國經濟領頭羊及社會衆生相,不可不提上海。名歌星周璇一曲「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膾炙人口,唱盡其興旺榮華。

上海早在唐末逐漸開發,宋元之際松江等地已設有市舶司。自1842年《南京條約》列為五口通商港埠之一後,上海一下子拔地而起,迅速發展成超越東京、香港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也是繼紐約、倫敦、巴黎的全球第四大都會。1843年,第一批英商和傳教士20多人到達上海。1935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國僑民超過6,000人,其他國家的人也紛至沓來,令這十里洋場變成冒險家樂園,吸引無數人到此實現淘金夢。

1927年3月29日,國民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立上海特別市(相當於新直轄市),更大大助力其發展。在喧囂的上海碼頭,無數輪船及大小宗貨物都在此停轉。那名滿中外的南京路,奔馳着各類汽車和黃包車,各式建築包括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矗立其間,街道兩旁佈滿密密麻麻的商業廣告,萬紫千紅的霓虹燈在夜間熠熠生輝。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處的外灘,更是上海的標誌性地段,熙熙攘攘的銀行與江畔的車水馬龍,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阿拉上海」(「阿拉」為上海吳語,意即「我的」),令人永遠難忘的東方明珠!民國時期的「上海灘」,令人充滿想像,為各種小說、漫畫、影視、音樂作品,提供無窮無盡的素材。

《夜上海》的歌詞全文如何?為何有人稱開埠後上海流行的英語為「洋涇浜」?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guo02_1
mainsite_psd_minguo02_1

清代後期,上海已成國際都會,入民國後,發展速度有增無減。左圖:1913年,上海外灘街景及碼頭,人、貨、船密集;右圖:1936年,上海外灘盡顯繁華。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1930年代,夜晚的上海南京路燈火通明,是名副其實的不夜之城,令「夜上海」聞名遐邇。當時的南京路是世界知名的商業街,與外灘一樣,成為上海的主要地標。

mainsite_psd_minguo02_3
mainsite_psd_minguo02_3

民國時期,上海是國內及國際的交通樞紐,擁有先進的交通工具、碼頭、機場。左起:雙層巴士和有軌電車行駛在南京路上、黃浦江上的碼頭可同時停泊多艘大型遠洋輪船、1929年起改作民航用途的龍華機場。

mainsite_psd_minguo02_4
mainsite_psd_minguo02_4

1930年代,上海先施公司門前及虹口市場,一片熱鬧。隨着工商業繁榮,上海成為當時世界上消費力最強的其中一個城市,百貨公司、商品市場、各式店舖林立。

mainsite_psd_minguo02_5
mainsite_psd_minguo02_5

民國時期,上海市民更多地追求娛樂,舞台、戲院如雨後春筍,為觀眾提供各類戲劇、電影、舞台表演。左圖:上海的共舞台,1933年易名榮記共舞台,專演京劇,是1930年代上海四大京劇舞台之一;右圖:南京大戲院是1930年代上海其中一座最豪華的戲院。

mainsite_psd_minguo02_6
mainsite_psd_minguo02_6

1930年代的上海賽狗、賽馬活動,經常吸引大批市民入場觀賽。

mainsite_psd_minguo02_7
mainsite_psd_minguo02_7

1930年代,上海舞廳林立,經常舉行舞會、演奏會,一片歌舞昇平。左圖:在上海一個國際舞會上,中外人士翩翩起舞;右圖:上海舞會中的西洋樂隊。

mainsite_psd_minguo02_8
mainsite_psd_minguo02_8

民國時期,上海娛樂形式多樣。左圖:創立於1917年的大世界遊樂場是上海人消遣遊玩的好去處;中圖:成立於1909年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製作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曲;右圖:當時許多上海人都喜好打麻將。

mainsite_psd_minguo02_9
mainsite_psd_minguo02_9

民國時期,上海的飲食文化集中外之所長。左圖:上海虹口羅伊屋頂花園餐廳;中圖:上海青蓮閣茶樓;右圖:上海汪裕泰茶莊。

mainsite_psd_minguo02_10
mainsite_psd_minguo02_10

民國時期,上海領導了中國的服飾、髮型、化妝等潮流。左圖:1934年,上海百樂門舉行明星名媛時裝表演大會;右圖:1936年,上海女子在理髮店剪燙時尚髮式。

《夜上海》的歌詞全文如何?為何有人稱開埠後上海流行的英語為「洋涇浜」?

《夜上海》是電影《長相思》(1947年)的插曲,范煙橋作詞,陳歌辛譜曲,周璇原唱,其歌詞全文如下: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 

只見她,笑臉迎,誰知她內心苦悶。夜生活,都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曉色朦朧,倦眼惺忪,大家歸去,心靈兒隨着轉動的車輪。 

換一換,新天地,別有一個新環境。回味着,夜生活,如夢初醒。

上海早已開埠,對外交流頻繁,照説民衆習説外語應較有利,可其初許多上海人所說外語卻被稱為「洋涇浜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原來洋涇浜是上海縣城北郊的黃浦江支河,也是英、法租界的界河,當時許多買辦或商家為了和洋人打交道,常操一種夾雜用上海或寧波話譯音、文法中國化的英語,故被稱為「洋涇浜英語」。例如:來(come)稱康姆,去(go)是谷,是(yes)叫也司,不(no)為諾。有些譯詞沿用至今,如派對(party),三明治(sandwich),薩克斯風(saxophone),沙蟹(show hand)等。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