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民族資本加快冒起

mainsite_psd_minguo01_6
mainsite_psd_minguo01_6

民族資本泛指一個國家在經濟領域中官方、外國以外的本國私人資本。一國的民族資本力量越大,其工商業和整體經濟力量也越大,且能帶動科研、教育等多個範疇同時發展,從而令國家走向富強、人民生活質素提高,近代的歐洲、美國、日本莫不如是。1912年民國成立後,中國儘管内憂外患嚴重,但經濟仍取得有限度發展,民族資本加快冒起。

中國的資本主義在明代後期已萌芽,但未能進一步發展。1842年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大舉輸入,操縱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其間洋務運動成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和民族工商業的起步,但難與外國資本競爭。民初軍閥割據,地方軍閥不無注意發展轄區內的經濟,然而軍閥混戰卻窒礙全國經濟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列強無暇東顧,為中國民族資本提供了「短暫的春天」。1914至1919年,新設廠礦達379家(平均每年63家),新投資本8,580萬元(平均每年1,430萬元),年平均設廠數和投資額均比此前19年間增長一倍以上。1913至1920年,民族資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0.54%,民族資本在全國產業資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發展最快的是棉紡織業和麵粉工業,製造、礦冶和輪船航運等業也頗有發展,其他如捲煙、火柴、水泥、榨油、造紙、製糖等,均雨後春筍般成長。除了促進經濟發展,這時期的中國民族資本,在科研、慈善等不同領域,都有重要貢獻。

在北伐統一後的黃金十年(1928-1937),民族資本和民族工商業增長加快。但隨後八年全面抗戰及四年國共全面内戰的災亂,加上官僚資本主義的桎梏,均使私人民族資本的發展受到阻礙。民族資本受遏,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現代工業產值佔全國工農業生產總值,1936年僅10.8%,1949年也只佔17%,其發展之緩慢疲弱可見一斑。

中國私營民族資本為何發展緩慢?遭受哪些阻遏?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guo01_1
mainsite_psd_minguo01_1

左起:榮宗敬、榮德生、榮毅仁。民國時期,祖籍江蘇無錫的榮宗敬與弟弟榮德生創辦和經營紡織、麵粉等多個企業,在民族資本方面極具代表性。榮家的工商企業後來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接掌。

ebook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私人資本加快轉為公有制。1956年,榮毅仁把自己家族的工商企業轉交給國家。1978年起,榮毅仁以其企業經營的經驗,協助國家推動改革開放。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榮毅仁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mainsite_psd_minguo01_2
mainsite_psd_minguo01_2

1912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上海光復路創辦了福新麵粉廠。

mainsite_psd_minguo01_3
mainsite_psd_minguo01_3

榮宗敬、榮德生在上海白利南路(今長寧路)開辦的申新紡織公司,成立於1915年,是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民營棉紡織企業。

ebook

1931年,申新紡織公司進入全盛時期,在國內擁有9個紡織廠,總計紗錠46萬枚,布機4,757台,職工逾3萬人;1932年,實際自有資本達1,800萬元,資產總值6,400餘萬元。

mainsite_psd_minguo01_4
mainsite_psd_minguo01_4

永安紡織公司,由華僑郭樂於1922年在上海創辦,其規模僅次於申新紡織公司。郭樂也是香港永安百貨公司、上海永安百貨公司的創辦人。

mainsite_psd_minguo01_5
mainsite_psd_minguo01_5

左圖:民國企業家劉鴻生,創辦、經營多項實業,有「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企業大王」等稱譽;右圖:上海水泥公司,1920年由劉鴻生創辦。

mainsite_psd_minguo01_6
mainsite_psd_minguo01_6

榨油業和製糖業在民國時期有顯著發展,圖為江蘇無錫恒德油廠內的榨油工人在生產以及上海大成製糖廠的檸檬糖廣告。

ebook

恒德油廠由浦文汀始創於1918年,1930年代發展成關內(即當時遭日本佔領的東北以外地區)的第一大油廠。大成製糖廠由江義彬在1927年創立,首創花色糖果,發明國產冰糖。除了經營實業,民國企業家多有支持慈善事業,如江義彬曾為上海救濟難民兒童教養院發起人暨董事。

mainsite_psd_minguo01_7
mainsite_psd_minguo01_7

左圖:化工實業家范旭東,被譽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右圖:1914年9月,范旭東在天津塘沽創立久大精鹽公司,設有中國第一座精鹽廠。

mainsite_psd_minguo01_8
mainsite_psd_minguo01_8

左圖:中國第一個生產合成氨聯合企業──永利製鹼公司,圖為該公司的鹼廠實驗室;右圖:中國第一所私立化工研究機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

ebook

民國時期,范旭東旗下的化學工業,有「永久黃」之稱,「永」即創辦於1918年的永利製鹼公司、「久」即創辦於1914年的久大精鹽公司、「黃」即創辦於1922年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久大精鹽公司創辦最早,為往後成立的永利製鹼公司和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

mainsite_psd_minguo01_9
mainsite_psd_minguo01_9

造紙是民國時期重要工業,圖為位於福州的福建造紙廠。

ebook

1929年,陳希慶成立福建造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建造紙廠」,1932年正式投產,當時全廠聘用180餘名工人,造紙日產量約3噸,是福州最大工廠。隨着產量增加和品質改善,在全面抗戰爆發前,該廠的產品行銷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潮州等地,還出口到東南亞。其後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而一再停產。遭受戰爭威脅,是民國時期企業家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

mainsite_psd_minguo01_10
mainsite_psd_minguo01_10

民國企業家多懷實業報國之心,在關鍵時刻甚至不惜犧牲家業以救國,山東青島市航運企業家、長記輪船公司創辦人賀仁菴為其中之一。1948年國民政府向賀仁菴嘉獎,表揚他對抗戰的貢獻。

ebook

長記輪船公司又稱「長記輪船行」,由賀仁菴始創於1925年,曾擊敗日本的航運公司,從日資手上奪回華北的航權。1937年,該公司擁有大小船隻20餘艘,在天津、上海等多個港口城市設立分部及倉庫,於華北地區經營多條航線,賀仁菴因而獲「華北船王」美譽。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全面抗戰爆發,賀仁菴響應國民政府號召,將長記輪船公司的7艘大船鑿沉,以堵塞山東的膠州灣航道,阻止日艦進犯,讓軍政人員得以撤離,然而公司業務自此完全停頓,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才逐漸恢復。1948年5月,中華民國交通部長俞大維,對抗日有功的賀仁菴頒發獎章獎狀,獎狀內容為:「查青島長記輪船公司總經理賀仁菴,在抗戰期間從事航業,功績昭著,合依本部獎章獎狀規則,給予壹等貳級獎章以示鼓勵。此照,右給賀仁菴收執。」賀仁菴的女兒賀郁芬後來憶述:「這是一份付出沉重代價的獎勵,也是父親幾乎為之付出所有身家財產的回報,其中的辛酸,實非言語所能形容。」

中國私人民族資本為何發展緩慢?遭受哪些阻遏?

世界近代史上,一個國家的資本主義能否發展成熟、國家能否走向富強、人民生活能否改善,不受官方和外國干預的本國私人民族資本擔當了關鍵角色。近代的歐洲諸國、美國、日本,皆在國內發展出強大的私人民族資本,形成了成熟的資本主義體制,此為中國所缺乏。

私人民族資本以至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首先是受到專制皇權與地主勢力所桎梏。十五世紀初,西歐開始經由文藝復興而發展至地理探險,逐步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其後的工業革命更讓西方發展出強大的私人資本和成熟的資本主義體制。

反觀中國,相比地理大發現至少早半個世紀的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只是用寳船載回奇珍異寶供帝皇享受,進一步鞏固專制統治。中國在明代中期,江南、沿海一帶商業、手工業繁榮,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明代後期《金瓶梅》、《喻世明言》等小說所敘都市繁華雖多以宋代為背景,實質以明代社會生活為範本。然而明末清初戰火連連、政權更迭,尤其「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幾場屠殺,令江南等富饒地區遭受嚴重破壞。清代前期雖有康、雍、乾盛世,但皇權進一步膨脹、國家進一步封閉,由地主壟斷土地、農民向地主租地耕種的傳統小農生產模式進一步鞏固,資本主義無從發展。

隨着傳統王朝步入中衰,中國在清代後期淪為列強宰制下的次殖民地,經濟上受外國資本操控,加上清政府長期不願徹底改革,故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清末新政雖令私人民族資本有所發展,但舉步維艱。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北伐一統曾為中國的民族資本迎來短暫的黃金時期,可惜後來全面抗戰、抗戰後官僚資本加速橫行、國共全面内戰,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舉實行公有制,都令中國的私人民族資本無法壯大。中國的私人民族資本長期受遏,是近代中國長期積弱不振的重要原因。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