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二)不夜之城:上海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道及民国经济领头羊及社会众生相,不可不提上海。名歌星周璇一曲“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脍炙人口,唱尽其兴旺荣华。

上海早在唐末逐渐开发,宋元之际松江等地已设有市舶司。自1842年《南京条约》列为五口通商港埠之一后,上海一下子拔地而起,迅速发展成超越东京、香港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也是继纽约、伦敦、巴黎的全球第四大都会。1843年,第一批英商和传教士20多人到达上海。1935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侨民超过6,000人,其他国家的人也纷至沓来,令这十里洋场变成冒险家乐园,吸引无数人到此实现淘金梦。

1927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立上海特别市(相当于新直辖市),更大大助力其发展。在喧嚣的上海码头,无数轮船及大小宗货物都在此停转。那名满中外的南京路,奔驰着各类汽车和黄包车,各式建筑包括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矗立其间,街道两旁布满密密麻麻的商业广告,万紫千红的霓虹灯在夜间熠熠生辉。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外滩,更是上海的标志性地段,熙熙攘攘的银行与江畔的车水马龙,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阿拉上海”(“阿拉”为上海吴语,意即“我的”),令人永远难忘的东方明珠!民国时期的“上海滩”,令人充满想像,为各种小说、漫画、影视、音乐作品,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

《夜上海》的歌词全文如何?为何有人称开埠后上海流行的英语为“洋泾浜”?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minguo02_1
mainsite_psd_minguo02_1

清代后期,上海已成国际都会,入民国后,发展速度有增无减。左图:1913年,上海外滩街景及码头,人、货、船密集;右图:1936年,上海外滩尽显繁华。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mainsite_psd_minguo02_2

1930年代,夜晚的上海南京路灯火通明,是名副其实的不夜之城,令“夜上海”闻名遐迩。当时的南京路是世界知名的商业街,与外滩一样,成为上海的主要地标。

mainsite_psd_minguo02_3
mainsite_psd_minguo02_3

民国时期,上海是国内及国际的交通枢纽,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码头、机场。左起:双层巴士和有轨电车行驶在南京路上、黄浦江上的码头可同时停泊多艘大型远洋轮船、1929年起改作民航用途的龙华机场。

mainsite_psd_minguo02_4
mainsite_psd_minguo02_4

1930年代,上海先施公司门前及虹口市场,一片热闹。随着工商业繁荣,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消费力最强的其中一个城市,百货公司、商品市场、各式店舖林立。

mainsite_psd_minguo02_5
mainsite_psd_minguo02_5

民国时期,上海市民更多地追求娱乐,舞台、戏院如雨后春笋,为观众提供各类戏剧、电影、舞台表演。左图:上海的共舞台,1933年易名荣记共舞台,专演京剧,是1930年代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右图:南京大戏院是1930年代上海其中一座最豪华的戏院。

mainsite_psd_minguo02_6
mainsite_psd_minguo02_6

1930年代的上海赛狗、赛马活动,经常吸引大批市民入场观赛。

mainsite_psd_minguo02_7
mainsite_psd_minguo02_7

1930年代,上海舞厅林立,经常举行舞会、演奏会,一片歌舞升平。左图:在上海一个国际舞会上,中外人士翩翩起舞;右图:上海舞会中的西洋乐队。

mainsite_psd_minguo02_8
mainsite_psd_minguo02_8

民国时期,上海娱乐形式多样。左图:创立于1917年的大世界游乐场是上海人消遣游玩的好去处;中图:成立于1909年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制作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曲;右图:当时许多上海人都喜好打麻将。

mainsite_psd_minguo02_9
mainsite_psd_minguo02_9

民国时期,上海的饮食文化集中外之所长。左图:上海虹口罗伊屋顶花园餐厅;中图:上海青莲阁茶楼;右图:上海汪裕泰茶庄。

mainsite_psd_minguo02_10
mainsite_psd_minguo02_10

民国时期,上海领导了中国的服饰、发型、化妆等潮流。左图:1934年,上海百乐门举行明星名媛时装表演大会;右图:1936年,上海女子在理发店剪烫时尚发式。

《夜上海》的歌词全文如何?为何有人称开埠后上海流行的英语为“洋泾浜”?

《夜上海》是电影《长相思》(1947年)的插曲,范烟桥作词,陈歌辛谱曲,周璇原唱,其歌词全文如下: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倦眼惺忪,大家归去,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上海早已开埠,对外交流频繁,照说民众习说外语应较有利,可其初许多上海人所说外语却被称为“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原来洋泾浜是上海县城北郊的黄浦江支河,也是英、法租界的界河,当时许多买办或商家为了和洋人打交道,常操一种夹杂用上海或宁波话译音、文法中国化的英语,故被称为“洋泾浜英语”。例如:来(come)称康姆,去(go)是谷,是(yes)叫也司,不(no)为诺。有些译词沿用至今,如派对(party),三明治(sandwich),萨克斯风(saxophone),沙蟹(show hand)等。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