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七)日本投降與抗戰勝利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10

隨着同盟國不斷打擊,軸心國頹勢漸成。早在1943年10月,意大利已向盟軍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事結束。中國戰區對日軍也逐漸展開反攻,國軍在1945年5至7月先後收復南寧、柳州、桂林乃至廣西全境,並擬進軍廣州。同年8月6日與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軍隊則在8月9日攻入中國東北,擊潰約70萬日本關東軍。至此,日本戰敗已成定局。1945年,日本時間8月15日中午12時,日皇裕仁向全國播放《終戰詔書》,接受美、英、中、蘇四國的《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終於取勝,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9月2日上午10時,日本代表在停靠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USS Missouri BB-63)戰艦上,簽署降書。9月9日上午9時,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行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儀式。不久,國民政府收回台灣、澎湖,香港則恢復由英國統治。

應如何評價中國的抗日戰爭?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1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1

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面臨徹底戰敗。左圖為美軍轟炸機B-29超級空中堡壘飛越大阪上空轟炸,右圖為美軍攻奪日本控制的硫磺島。

ebook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不斷加劇空襲日本,嚴重破壞日本經濟,並造成過百萬平民傷亡,沉重打擊了日本的戰時生產和國民士氣。海戰方面,日本海軍自1942年6月中途島之役起一再慘敗,遭美軍全殲只是時間問題。另外,美軍又逐一攻佔太平洋的戰略重地,如塞班島、硫磺島、沖繩等,向日本本土進迫。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2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2

1945年3至6月,日軍發動了豫西鄂北和湘西會戰。日軍雖然佔領了老河口機場,但損失慘重,而在芷江的作戰中則徹底失敗。左圖:湘西會戰中被擊落的日機殘骸;右圖:國軍在芷江陣地抗擊日軍。

ebook

1945年初,美軍逐步迫近日本本土。為攻佔美軍在中國的機場,以減輕本土遭美機空襲的壓力、維持大陸交通線通暢、早日結束在華戰爭以集中全力防衛本土,1945年3月起,日軍先後發動豫西鄂北和湘西會戰。

日軍於3月發動豫西鄂北會戰,以位處湖北省北部交通要道、設有機場的老河口為目標。日軍攻佔河南省西部和湖北省北部多處,4月8日,攻陷老河口。但國軍隨即反攻,收復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軍佔領的地區。

1945年4月9日起至6月7日的湘西會戰,日軍動員約10萬兵力,進攻位於湖南省西部的芷江空軍基地。國軍動員18萬兵力,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自指揮。最後國軍擊敗日軍,殲敵3萬餘人。湘西會戰是抗日戰爭中最後一場會戰,標誌着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攻勢完全結束。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3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3

1945年4月,國軍反攻廣西,5月27日收復南寧、6月29日收復柳州。左圖:1945年6月中,國軍在收復後的南寧街道上巡邏;右圖:1945年8月初,中美士兵在收復後的柳州升起國旗。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4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4

1945年7月27日,國軍收復廣西桂林,上面兩幅為1945年8月攝於桂林的照片,左圖:在收復不久的桂林,國軍經過毀壞的廣西銀行總行大樓;右圖:國軍進入桂林市區,街道兩旁到處可見被毀壞的房屋。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5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5

左圖: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右圖:遭原子彈襲擊後的廣島變成廢墟。8月9日,美軍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廣島和長崎原爆成為決定日本投降的關鍵。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6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6

廣島原爆後三天,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攻入中國東北。面對強大的蘇軍,日本關東軍迅速土崩瓦解。圖為蘇軍步兵隨同坦克進攻日軍。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7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7

左圖:1945年8月15日,日皇裕仁向全國廣播,宣佈向盟國無條件投降;右圖:日本民眾跪聽裕仁的廣播。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8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8

左圖: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就日本投降發表全國講話;右圖:日本投降消息傳來,陪都重慶的民眾上街慶祝,在重慶的盟軍駕車加入慶祝行列。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9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9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左圖: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扶拐杖者),代表日本簽署《降伏文書》;右圖:徐永昌將軍代表中國簽署,接受日本投降。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7_10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禮堂舉行了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儀式。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簽署降書後,由中國派遣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右)代表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左)遞呈投降書。隨着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的抗日戰爭終於取得最後勝利。

應如何評價中國的抗日戰爭?

評價抗日戰爭,可從國際層面和中國本身層面闡述。

在國際層面,中國對反侵略戰爭貢獻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中,中國是投入反侵略戰爭最早、戰鬥時間最長的國家。日本、意大利、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為世人帶來巨大災難,這是迄今不變的世界公論。日、意、德的侵略行動在戰前已開始,以日本最早。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起,中國軍民即展開抗日,更分別於1932、1933年,在上海和長城一帶與日軍爆發大規模戰鬥。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有整整10年是孤軍抗日,即使實力懸殊,仍然殺傷大量日軍,令日軍無法征服中國而陷入持久戰,對日軍在往後的戰爭大大不利。太平洋戰爭期間,中國在自身極度困難之下,仍派出大量遠征軍到緬甸助美英盟軍作戰,中國遠征軍成為盟軍在緬甸戰場取得最後勝利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國戰場消耗了日本大量人力物力。在1937至1945年的八年全面侵華戰爭,日軍高級將領死了40人。國民政府領導的國軍共擊斃日軍將領35人,包括海軍大將2人、陸軍大將1人、陸軍中將11人、陸軍少將20人、海軍少將1人。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及新四軍共擊斃日軍將領5人,包括陸軍中將4人、陸軍少將1人。日軍在中國的陣亡數字,有40多萬人、70多萬人等不同統計,連同受傷的總傷亡人數超過100萬。戰爭結束前,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約有100萬人,另有關東軍約70萬人。中國戰場牽制日本陸軍兵力60%以上和大量海空軍,令日本無法全力投入與英美盟軍作戰。美軍固然是迫使日軍投降的主力,但中國對盟國反侵略戰爭的最終勝利,仍有不容忽視的貢獻。

至於中國本身層面,可從中國軍人、中國民眾、中國國際地位諸方面闡述。

首先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勇敢、犧牲的高尚情操。戰前日本位列世界強國,中國軍力與日本相距甚大,不但武器不足,甚至沙包等基本物資都嚴重缺乏,與強大的日軍對抗顯然難有勝望,故日軍曾揚言三個月內可滅亡中國。中國軍隊主要憑藉人數眾多和保家衛國的激昂士氣,與敵長期周旋,故在戰鬥中的傷亡每每數倍於日軍。根據國民政府戰後統計:在八年全面抗戰,國軍對日軍共進行過22次重大會戰、1,117次重要戰鬥、38,931次小規模戰鬥;國軍師級以上將軍陣亡200人,陸軍總共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幾乎全部損失。在很多戰事中,國軍形同以士兵的血肉抵擋日軍的優勢火力,真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人在抗日戰爭所表現的非凡氣節,無愧於國家民族。

第二是中國民眾不屈的抗戰精神。抗戰期間,中國民眾以生產、籌款、文宣、參軍等多種方式支持抗戰。在整場抗日戰爭中,中國平民傷亡數字難以準確統計,估計約為三千萬人。正因為全民團結不屈,共同付出巨大犧牲,長期抗戰才能堅持到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充分體現出中國民眾的民族志氣。

第三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中國自十九世紀中便長期積弱,國際地位日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令中國成為盟國的重要成員,國際影響力增加。戰時中國又通過參與開羅會議等國際會議、與英美等簽訂新約並廢除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戰後進一步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強」。抗日戰爭可謂近代中國扭轉在國際上弱勢地位的轉捩點。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