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二)清黨與寧漢分合

mainsite_psd_beifa02_8
mainsite_psd_beifa02_8

正當北伐形勢大好之際,國民黨卻突然清黨反共。原來對於孫中山的聯俄容共,國民黨內歷來有反對之聲,1925年11月,鄒魯、戴季陶等人,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要求清黨(清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史稱「西山會議派」。蔣介石也素持反共之態度,對於北伐時共產黨發動工農運動及勢力壯大尤感恐懼。1926年10月至翌年3月,周恩來等曾組織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事以配合北伐軍。但蔣介石卻在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發動清黨,大批共產黨人被殺。清黨很快蔓延至其他地方,第一次國共合作遂宣告破裂。對於蔣介石清黨,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漢)國民政府起初反對,蔣遂於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寧)另組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但至同年7月15日,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也清除共產黨員,稱為「分共」,不久又宣佈遷都南京,史稱「寧漢合流」。此後,南京國民政府成為中國國民黨的統一政權。

國共兩黨原均主張反帝反軍閥,一度親如兄弟,為何會在北伐中反目成仇?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beifa02_1
mainsite_psd_beifa02_1

國共由合作走向對立,在北伐前發生的連串事件中,已現端倪。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元老之一、被視為國民黨左派(親蘇、容共)的廖仲愷遭暗殺,一般相信是國民黨右派(反蘇、反共)所為。事件令國共合作蒙上陰影。左圖:廖仲愷;右圖:家人在廖仲愷遺體旁,包括兒子廖承志(左一)、妻子何香凝(左二)、女兒廖夢醒(右一)。

mainsite_psd_beifa02_2
mainsite_psd_beifa02_2

西山會議會場。1925年11月,國民黨右派鄒魯、戴季陶等人,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要求清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形成「西山會議派」,進一步暴露出國共裂痕。

mainsite_psd_beifa02_3
mainsite_psd_beifa02_3

左圖:1926年的中山艦;右圖: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1926年3月20日,發生疑似中山艦兵變事件,令國共幾乎決裂。

ebook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2年下水,該艦官兵在1922年陳炯明兵變時曾保護孫中山脫險,1925年孫中山死後改名中山艦以為紀念。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指停泊在廣州的中山艦擬發動兵變,下令廣州戒嚴、扣押中山艦,並逮捕中共黨員、時任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李之龍,又包圍了蘇聯顧問和共產黨機關,史稱「中山艦事件」。事件令國共關係進一步緊張,但因北伐在即,各方不欲事態惡化,遂不了了之。

mainsite_psd_beifa02_4
mainsite_psd_beifa02_4

左圖:1926年冬的周恩來;中圖:身穿國民革命軍軍服的葉挺雕像;右圖:1926年11月北伐軍佔領江西南昌後,部分政治工作人員合影,前排右二為第三軍黨代表朱克靖,最後排左二為總政治部秘書長李一氓、左三為第六軍黨代表林伯渠、左四為第二軍黨代表李富春。上述諸人都是共產黨員。雖然中共黨員人數不及國民黨員,但許多重要的政治和軍隊職位皆由中共黨員出任,隨着北伐的戰果擴大,中共在國民黨內和軍隊中的影響力大幅提升,引起不少國民黨員擔心國民黨和軍隊最終會由中共控制。國民黨內反共情緒日增。

mainsite_psd_beifa02_5
mainsite_psd_beifa02_5

左圖:1927年2月,湖南湘鄉縣農會發佈針對地主、土豪、劣紳的告示;右圖:1927年2月,上海總工會號召上海工人罷工,配合北伐軍挺進上海。北伐期間,中共不斷發動農運和工運,以配合進軍,令國民黨內不滿者日多。

ebook

中共以階級鬥爭的方式發動農運和工運,頗能爭取城市和農村下層民眾的支持,有利北伐軍推進,例如在北伐軍進入大城市前,中共多發動工人大罷工以癱瘓市面,甚至組織武裝工人進駐交通要道及重要設施,北伐軍一到即能順利接管。然而,這種做法嚴重威脅農村的地主鄉紳和城市資本家。北伐軍中不少出生於地主鄉紳家庭的軍官、士兵,因得悉家鄉親人受到農運衝擊,士氣、軍心大受打擊,甚至出現小型兵變,國民黨內越來越多人認為不能容忍。到北伐軍開抵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上海時,國共矛盾已到總爆發的關口。

mainsite_psd_beifa02_6
mainsite_psd_beifa02_6

北伐戰爭期間上海閘北的工人武裝。為配合北伐進軍,中共在上海組織工人武裝,並先後三次起事。1927年3月22日的第三次起事,武裝工人的數目達2,700人。中共的舉動,除了針對資本家,也針對被視為帝國主義者的外國人,令上海資本家和外國人大為恐慌。

mainsite_psd_beifa02_7
mainsite_psd_beifa02_7

                抵達上海北站的北伐軍。1927年3月22日,北伐軍開進上海,次日克復南京。同時,國民黨內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共力量,已準備清黨。

ebook

一般史家相信,蔣介石早欲清黨反共,但礙於需要蘇聯支持,只得忍而不發。直至北伐軍控制上海、南京及東南沿海富裕省份後,始有機會取得具實力資本家及西方國家的支持。資本家恐懼中共的階級鬥爭,西方國家恐怕蘇聯藉北伐成功而獨佔中國,皆希望藉支持蔣介石反共以保自身利益。在得到足以取代蘇聯的支持力量後,蔣介石遂決心清黨。

mainsite_psd_beifa02_8
mainsite_psd_beifa02_8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下令清黨,大舉拘捕和處決共產黨人。圖為共產黨人在上海街頭遭斬首。

ebook

上海清黨除了由軍隊執行外,亦動員了杜月笙的青幫等幫會勢力;另在租界內,外國軍警亦大舉搜捕中共黨員和親共工人交給蔣介石的軍警。上海清黨,估計前後有逾千人被殺。清黨很快蔓延至全國其他地方,中共黨員及其支持者遭大肆捕殺。4月28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在北京對二十名中共黨員執行絞刑,當中包括中共始創人之一李大釗。5月21日,國民黨軍官許克祥在長沙搗毀工會、農會,殺死上百人,史稱「馬日事變」(21日的電報代日韻碼是「馬」字。)

mainsite_psd_beifa02_9
mainsite_psd_beifa02_9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今貌。武漢(漢)國民政府批評清黨,堅持國共繼續合作。蔣介石乃於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寧)另立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

mainsite_psd_beifa02_10
mainsite_psd_beifa02_10

國共矛盾始終無法化解。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漢)國民政府決定清除中共黨員及罷黜蘇聯顧問,稱為「分共」。不久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令南京國民政府成為中國國民黨的統一政權,史稱「寧漢合流」,第一次國共合作至此徹底破裂。左圖:1920年代的汪精衛;右圖:報章報道武漢分共及寧漢合流。

國共兩黨原均主張反帝反軍閥,一度親如兄弟,為何會在北伐中反目成仇?

國共兩黨正因為均主張反帝反軍閥,才有1924至1927年的合作。但中國國民黨奉行的是三民主義,主張依靠地主及資本家等上層建國,中國共產黨則崇尚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發動工農群眾以奪取政權,此乃其分道揚鑣的原因之一。不過,主義或思想往往是某幫派或某政黨奪權的旗幟,一旦政權眼見在手,常會發生兄弟鬩牆的你死我活鬥爭。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例如:推翻秦朝後項羽、劉邦的楚漢之爭;推翻新莽後的綠林、赤眉和光武帝之爭;推翻隋朝後的瓦崗等民變隊伍與李唐之爭;元朝覆滅前後各支反元民變隊伍和朱明之爭。其實質都在於奪取並控制全國政權。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 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