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明清時期的武舉與制舉

1102ph024
清代武舉考試:步射
1102ph024

明清時期,在文舉以外尚有武舉,以選拔軍事才俊。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始設武舉鄉試、會試,但尚未設殿試。武鄉試分三場,初場試馬上箭,第二場試步下箭,第三場試策一道。武鄉試除試馬射、步射外,另試技勇(開弓、舞刀、掇石)。通過考試的就被稱為「武舉人」,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武會試。武會試錄取無定額,是臨時請皇帝裁定。會試後也有複試。會試考中者稱為「武進士」。武殿試至崇禎四年(1631年)才設立,武殿試由皇帝親試騎射、步射、技勇,合格者也稱為「武進士」。武進士三甲及狀元、榜眼、探花之名,均同文舉之制。

1102phn004_01
鄉試考場考官賞錢。此為朝廷發給鄉試考官的賞錢單。每屆鄉會試放榜後,例有賞賜,筵宴中亦有賞賜(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1102phn004_01

武舉授官,清初武狀元授參將,榜眼授游擊,探花授都司,二甲授守備,三甲授署守備。雍正時,分別改為一、二、三等侍衞、藍翎侍衞、營衞守備。乾隆時,又規定將及第武進士再行考試,分為三等,一二等授營守備,三等授衞守備。

1102ph025
清代武舉考試:騎射
1102ph025

制舉

明代無制舉,清代雖有制舉,但未成定制,只不過是為了一時網羅人才、收買人心而已。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為了穩定人心,特令開博學宏詞科,凡有學行兼優、文辭卓越者,無論已仕、未仕,只要得到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及科道官,或在外督、撫、布、按等大臣的推薦,都可報考參加制舉考試,合格者可按規定授予官職。這次制舉的確網羅了一批名儒,但著名學者顧炎武、萬斯同等12人雖被推薦,卻推辭而不願去考試。

bulb

科道官

明清時,都察院所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及十五道監察御史的統稱。

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欲開博學宏詞科,但保薦者寥寥無幾。1736年,始有176人受薦應試,於保和殿試兩場,首場試賦、詩、論各一首;次場試經、史策各一道。取一等5人,二等10人。次年,又補試續到者,取一等1人,二等3人。取人既少,而宏儒名士如桑調元、顧棟高、厲鶚、沈德潛等又均落選,士林大為失望。此後,道光、光緒年間,也曾議開博學宏詞科,卻都未能實行。

1102phn006_01
「癸巳恩柯欽此舉人」木牌(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1102phn006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