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古代絲織技術如何傳播海外?

0819ph020
新疆出土的西漢藍地印花錦布
0819ph020

雖然現代考古發現證明,公元前五、六世紀中國絲綢已在歐亞大陸傳播,並輾轉到達歐洲,但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外傳卻較晚。蠶桑絲織技藝較早傳入的地區是新疆的高昌和于闐,傳入時間大約在公元五、六世紀之間。唐代玄奘在他的西行見聞《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一個于闐得蠶種的故事。因為新疆是中國通向西方的門戶,新疆有了蠶桑絲織技術就為以後傳向西方奠定了基礎。

bulb

于闐得蠶種

西域小國于闐(今和闐),初時沒有蠶桑,向中國請求蠶桑技術不果。於是,于闐國王心生一計,向中國公主求婚。國王準備迎娶公主前,派使者告訴公主:「于闐國無絲綢,你來時帶一些蠶種。」於是公主出嫁時將一些蠶繭藏於帽絮中。途中通過邊境關卡,哨兵不敢檢查,公主順利地將蠶繭帶到于闐國。從此,于闐國有了自產的絲綢。

中國蠶桑絲織技術傳入新疆後,再進一步外傳到波斯。古代中國稱波斯為安息,古時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已非常密切。由於波斯地理位置處於中國和羅馬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從公元前一世紀起,波斯一直控制着中國與羅馬的絲綢貿易,直到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興起後,才結束這種局面。儘管如此,波斯人大約在公元六世紀初才獲取蠶桑絲織技術。公元七世紀以後,隨着中國絲織技術不斷傳入,特別是中國絲織工匠遷入,波斯等地的絲織作坊迅速崛起,成為中國以外世界上最重要的絲織中心。

0819ph021
波斯薩珊朝聯珠翼獸紋錦
0819ph021

歐洲取得中國的蠶桑絲織技術是費了一番周折的,因為不僅中國嚴禁蠶桑絲織技術外傳,即使是已掌握此項技術的波斯,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也密而不傳。據記載,約公元550年,幾位印度僧侶將蠶種藏在竹杖中偷偷地帶到拜占庭,於是蠶絲業在東羅馬發展起來。中國的踏板織機和提花機,也是在公元六世紀傳到歐洲,在此之前,歐洲使用的織機是較為落後的立機,沒有提花機。這兩種織機的傳入,使西方織機開始了由立式向橫式的轉變。

0819ph022
藏於雅典博物館的中國絲綢服裝
0819ph022

據中國古文獻明確記載,從漢代開始,中國蠶絲已大規模輸出至印度。從中國到印度的交通路線有多條,海路交通有南海道、交州道;陸路交通有西域道、西藏道、緬甸道,其中以南海道和西域道最為重要。南海道是於西漢時開通,自今雷州半島至印度。西域道是自今新疆和闐等地至印度。唐以前,輸往印度的蠶絲多從西域道走,從唐代起則多從海路,到了宋元明三代,則基本上都是走海路。

 

朝鮮和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傳說早在殷商時期,中國的蠶桑絲織技術已傳到朝鮮。漢武帝時,朝廷在朝鮮設立樂浪等四郡,蠶桑得到較大發展。兩晉到隋唐期間,中國絲綢技術東傳曾出現高潮。據記載,西晉時,秦始皇的後裔曾率領人民移居日本,並養蠶栽桑,因而使其所在地的蠶業興旺。南北朝時,中國南方許多紡織工匠被招募到日本幫助改進紡織技術。唐朝時,日本全面引進中國文化和包括絲綢在內的各種生產技術,唐代絲綢技術對日本影響之深遠,可以從傳世的日本古代絲織品中得到印證。

0819ph023
日本正倉院藏唐代纏枝蓮舞獅子紋錦
0819ph02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