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儒林外史》怎樣討厭虛偽行為?

0421ph018
臧蓼齋向杜少卿跪着敬酒,為的是要騙他的錢
0421ph018

我們讀《儒林外史》這部諷刺巨著,處處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虛偽勢利相當敏感。而傳統僵化的禮教正是虛偽和勢利的根源。《儒林外史》中的標準賢士杜少卿最討厭繁文縟節,既「不喜歡人叫他老爺」,也「不喜歡在他跟前說人做官,說人有錢」,這也反映出作者對虛偽、勢利的厭惡。

 

杜少卿出身名門,家中「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門生故吏,天下都散滿了。」他是一位秀才,可是他的身上卻透露出叛逆的色彩。他絕不把權貴、功名放在眼內,也不肯做官。宋儒朱熹注釋的四書,被天下讀書人奉為聖典,他卻把它看作一家之言,並不認為朱熹絕對正確。他反對娶妾,說是最傷天理。他最恨那些講風水的人,並批評那些選擇風水的人,不過是想借此飛黃騰達。他的叛逆行為,招致上流社會敵視。譬如高翰林在子姪們的讀書桌上,都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不可學天長杜儀(即杜少卿)」。

0421ph016
杜少卿與妻子攜手遊清涼山
0421ph016

有一次,王知縣請客,要杜少卿去作陪。杜少卿大怒道:「他果然仰慕我,他為甚不先來拜我,倒叫我拜他?」後來王知縣壞了事,成了喪家之犬,沒地方住。杜少卿立即請他到家中的花園暫住。杜少卿的態度由輕蔑冷淡變為熱情相待,表現他偏不做錦上添花的事,雪中送炭的事則一定要做,這就是由虛偽勢利的社會風氣所激發出來的一種逆反心理。朝廷要徵辟(意思是朝廷任用平民為官)他,卻被他裝病推辭,因為他認為「走出去做不出甚麼事業,徒惹高人一笑。」

 

根據傳統禮教,男女在公共場合有肌膚接觸,是不合體統的行為,但杜少卿卻無視這些繁瑣禮節。有一天,他醉了,「竟攜着娘子的手,出了園門,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涼山崗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後三四個婦女嘻嘻笑笑跟着,兩邊看的人目眩神搖,不敢仰視。」這當然是要讓道學家蹙眉的一幅圖畫,結果他被假道學高翰林罵他:「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與。」只有虞博士能夠理解他,說:「這正是他風流文雅處,俗人怎麼得知!」

0421ph017
杜少卿與遲衡山討論興建泰伯祠的事
0421ph017

杜少卿的原型就是作者吳敬梓自己。如果將杜少卿和吳敬梓的生平來對比,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其中包括:兩者都出身於名門望族,只是小說中進一步誇大了人物門第的高貴;兩人都是從閉塞的縣城來到了開放的南京,接觸到很多學者;兩者都曾經受過徵辟;兩者都是慷慨好施和帶有憤世嫉俗的色彩。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