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儒林外史》怎样讨厌虚伪行为?

0421ph018
臧蓼斋向杜少卿跪着敬酒,为的是要骗他的钱
0421ph018

我们读《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巨著,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虚伪势利相当敏感。而传统僵化的礼教正是虚伪和势利的根源。《儒林外史》中的标准贤士杜少卿最讨厌繁文缛节,既“不喜欢人叫他老爷”,也“不喜欢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这也反映出作者对虚伪、势利的厌恶。

 

杜少卿出身名门,家中“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他是一位秀才,可是他的身上却透露出叛逆的色彩。他绝不把权贵、功名放在眼内,也不肯做官。宋儒朱熹注释的四书,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圣典,他却把它看作一家之言,并不认为朱熹绝对正确。他反对娶妾,说是最伤天理。他最恨那些讲风水的人,并批评那些选择风水的人,不过是想借此飞黄腾达。他的叛逆行为,招致上流社会敌视。譬如高翰林在子侄们的读书桌上,都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可学天长杜仪(即杜少卿)”。

0421ph016
杜少卿与妻子携手游清凉山
0421ph016

有一次,王知县请客,要杜少卿去作陪。杜少卿大怒道:“他果然仰慕我,他为甚不先来拜我,倒叫我拜他?”后来王知县坏了事,成了丧家之犬,没地方住。杜少卿立即请他到家中的花园暂住。杜少卿的态度由轻蔑冷淡变为热情相待,表现他偏不做锦上添花的事,雪中送炭的事则一定要做,这就是由虚伪势利的社会风气所激发出来的一种逆反心理。朝廷要征辟(意思是朝廷任用平民为官)他,却被他装病推辞,因为他认为“走出去做不出什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

 

根据传统礼教,男女在公共场合有肌肤接触,是不合体统的行为,但杜少卿却无视这些繁琐礼节。有一天,他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岗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这当然是要让道学家蹙眉的一幅图画,结果他被假道学高翰林骂他:“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只有虞博士能够理解他,说:“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

0421ph017
杜少卿與遲衡山討論興建泰伯祠的事
0421ph017

杜少卿的原型就是作者吴敬梓自己。如果将杜少卿和吴敬梓的生平来对比,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包括:两者都出身于名门望族,只是小说中进一步夸大了人物门第的高贵;两人都是从闭塞的县城来到了开放的南京,接触到很多学者;两者都曾经受过征辟;两者都是慷慨好施和带有愤世嫉俗的色彩。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