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80ph005
運功發氣的體驗
30080ph005

道家氣功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創建於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後再發展成多個宗派,形成多個宗派的道家氣功。在道教最早的經典著作《太平經》中,關於氣功的記載,是以神仙信仰為主,仙人的概念在中國原始社會就已存在,甚至更為久遠。老子為道家代表,所著的經典哲學《道德經》,奠定了道家氣功的理論基礎。道家氣功主旨是清靜無為,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強調「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即精氣神的修煉。修煉上,道家是逆修,即從後天返回先天,從探索人體生命本源,返回先天虛無之道的境界。

 

佛家氣功

佛家氣功起源於佛教。佛教相傳約於東漢(公元25—220年)初傳入中國,由於佛教有很多不同宗派,因此亦形成了多派的氣功,其中以達摩所創的禪宗對氣功影響最為深遠。佛家氣功張戒律、禪定、智慧(戒、定、慧)三者並重,以禪定為基礎,虛無為宗旨。佛家氣功以坐禪和意念活動為主,注重靜思和自我意識的修煉,講求明心見性,四大皆空。佛家氣功的特色是以調心為主,並注重調心與調息的結合。

 

儒家氣功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千年來一直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和社會生活。儒家氣功源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與其弟子們,以練功作為修身的一部分,但其功理、功法在氣功界的影響相對小一些。儒家追求的目標是「至善」,要實現這個做人道理,便須修煉自己的德性,克制不正當的欲望,使言行合乎禮法道德,所以儒家氣功在功法上是以修心養性的靜功為主,既重視個人的精神和道德修養,也重視身體的鍛煉。

 

醫家氣功

醫家氣功為各派氣功中發展最快、最廣及最貼近人體生理的一大流派,應是早期道家氣功的一個分支。它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醫療健體為目的,融合了多個派別有利於防治疾病的自我鍛煉方法在內。故除道家外,醫家氣功還包含有佛家、儒家等法理。最早的中醫理論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便是醫家氣功發展的基礎,而華佗則是醫家氣功的實踐先行者,兩者對醫家氣功影響至為深遠。醫家氣功注重保精、攝氣、養神,疏通全身經絡氣血,使體內環境保持陰陽平衡,袪病延年。

30080ph006
《黃帝內經》
30080ph006

武術氣功

中國武術屬強化運動,特別注重肌肉筋腱和骨骼關節等外在運動系統的鍛煉,亦有些派別以發聲吐氣增強氣勢,借勢發力。武術可說是一種較偏重於「形」方面調控的無氧運動。氣功則剛好相反,特別是養生方面的氣功,走的是體內內氣的運行和鍛煉,屬有氧運動。武術與氣功雖有差異,但在鍛煉本質上,兩者基本上可說是一致。隨着歷史的磨合,武術與氣功也逐漸相互共融而成為獨樹一格的武術氣功,一種內外兼修,意、氣、力、形相結合的強身健體功法。現今的各派武術中,不少亦各有其本門內修之法,少林《易筋經》便是當中的經典者。

30080ph004
嵩山少林寺白衣殿內的拳譜壁畫
30080ph004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