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木結構營造

30016ph027
30016ph027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是指以木結構營造為核心的技藝體系,即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榫卯為主要結合方式,以模數制為設計方法和以傳統手工工具進行加工安裝的建築技術體系。2009年,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的木構架建築是一整套完善的體系。在框架體系上,分為抬樑式和穿斗式兩類。抬樑式結構的特點是沿着房屋進深的方向在石礎上立柱,柱上架樑,再在樑上重迭數層矮柱和短樑,構成一品木排架。在平行的兩品木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繫柱子的上端,並在各層樑頭和短柱上安置若干與構架成直角的檁,起聯繫構架和承載屋面重量的作用。穿斗式構架則是沿房屋的進深方向立一排柱,柱距與檁距相同,柱上直接架檁,檁上布椽,屋面荷載直接由檁傳至柱,不用樑。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數層穿枋貫穿起來,組成一榀構架。

 

木構建築絕大部分構件都是採用榫卯形式結合,幾千以至數十萬件的大小構件用榫卯形式嚴絲合縫地組合成一座精美的殿堂或樓宇。

 

古典建築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各個結構部分和結構構件之間有着統一的數字比例關係,即模數關係。不僅如此,古代中國建築群體的平面構圖或單體建築的平立面比例,也力求一種內在的諧和。

 

木構架建築雖然單體尺度有限,但通過庭院自身的放大和院與院的聚合,同樣可以鋪展出龐大的建築組群,有效地適應封建時代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功能需要。

 

營造技藝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營造技藝專指建造傳統建築的技術本身,而廣義的營造技藝不但包含傳統營建技術、工藝、手藝、技巧等,還包括與之密切相關的工具製作與使用、營造工序的安排與流程。營造技藝的外延可擴展至相關的知識領域和文化習俗,前者如規劃、設計、選址、工程管理等。

 

由於中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在長期的環境適應中形成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技藝體系和建築樣式,如北方有窯洞、地窨院,南方有吊腳樓、干欄建築;藏羌有雕樓,侗族有鼓樓;漢族地區流行合院式或者天井式民居,客家則有土樓和圍屋等。

 

有些地區如中原和江南地區雖然建築類型及形態比較接近,但由於歷史文化和地方審美情趣以及工匠的習慣做法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有時也因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的關係而形成不同的技藝流派或做法,如江西的贛北、贛中、贛南的營造技藝就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傳統營造技藝主要是通過師徒授受和口訣傳承,往往子承父業,世代相傳。二十世紀以來,由於生活方式的演變和西方現代建築方式的傳入,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受到現代建築的衝擊,從業人員急劇減少,一些傳統技藝失傳或瀕危,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