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16ph020
江蘇周莊水鄉
30016ph020

建築不是建築材料的隨意拼裝組合,而是以一定的結構方式組成,這種建構的組成是依據人們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和科學知識的應用。就建築藝術而言,也包括了技術美、結構美、工藝美、材料美,而技術美的核心思想是科學、理性、邏輯之美。可以說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一切人工產品、製品滲透了科學理性,這種科學理性與美的本質不但不衝突,而且更渾然一體,展現出人類的審美理想。建築是人們建造活動的物化形式,凝聚了人的創造和智慧。人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的,換句話說,對美的追求與對科學技術的最高境界的探索將是完美的統一。

 

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是不斷積澱與認同,通過遺傳與變異而不斷轉換與提升,不斷的積澱形成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通過認同不斷傳承下去,並在新的個體的認同中不斷變化和光大。中國豐富多彩、形態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包涵着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營造技藝中展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建築群落的統一整飭,建築性格的中和內斂等,都是民族精神的體現,這些民族精神和情感品性,不斷化作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成為維繫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紐帶。

30016ph022
大同善化寺山聖殿
30016ph022

營造技藝的藝術與價值主要表現在建築的成品及建築創作的藝術經驗中,這方面中國營造有着自己獨特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成就,如對自然環境的巧妙因借,對建築實體與空間靈活轉換,對建築序列的有機組織,對建築結構的藝術處理等,都是需要傳承與發揚的寶貴財富。

 

人是群居的社會化動物,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社會價值的認同過程,一方面個體要接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如家庭、社區、學校、媒體等,另一方面則是將社會的價值標準、行為規範潛移默化地轉換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從而實現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融合。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關注、認同的行為文化、倫理文化、風俗文化等,很大部分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徵如社會性、群體性、共用性等,也正是個體在謀求社會認同中所要學會和遵守的,這也表明包括營造技藝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價值。

30016ph021
福建土樓內部
30016ph02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