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木结构营造

30016ph027
30016ph027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是指以木结构营造为核心的技艺体系,即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主要结合方式,以模数制为设计方法和以传统手工工具进行加工安装的建筑技术体系。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的木构架建筑是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在框架体系上,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类。抬梁式结构的特点是沿着房屋进深的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迭数层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排架。在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子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短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起联系构架和承载屋面重量的作用。穿斗式构架则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距与檩距相同,柱上直接架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数层穿枋贯穿起来,组成一榀构架。

 

木构建筑绝大部分构件都是采用榫卯形式结合,几千以至数十万件的大小构件用榫卯形式严丝合缝地组合成一座精美的殿堂或楼宇。

 

古典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各个结构部分和结构构件之间有着统一的数字比例关系,即模数关系。不仅如此,古代中国建筑群体的平面构图或单体建筑的平立面比例,也力求一种内在的谐和。

 

木构架建筑虽然单体尺度有限,但通过庭院自身的放大和院与院的聚合,同样可以铺展出庞大的建筑组群,有效地适应封建时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功能需要。

 

营造技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营造技艺专指建造传统建筑的技术本身,而广义的营造技艺不但包含传统营建技术、工艺、手艺、技巧等,还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工具制作与使用、营造工序的安排与流程。营造技艺的外延可扩展至相关的知识领域和文化习俗,前者如规划、设计、选址、工程管理等。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环境适应中形成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技艺体系和建筑样式,如北方有窑洞、地窨院,南方有吊脚楼、干栏建筑;藏羌有雕楼,侗族有鼓楼;汉族地区流行合院式或者天井式民居,客家则有土楼和围屋等。

 

有些地区如中原和江南地区虽然建筑类型及形态比较接近,但由于历史文化和地方审美情趣以及工匠的习惯做法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有时也因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关系而形成不同的技艺流派或做法,如江西的赣北、赣中、赣南的营造技艺就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传统营造技艺主要是通过师徒授受和口诀传承,往往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演变和西方现代建筑方式的传入,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受到现代建筑的冲击,从业人员急剧减少,一些传统技艺失传或濒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