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0016ph018
贵州西江苗寨苗土家吊脚楼
30016ph018

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社会原因,多居于山地。在地坪上竖木桩,架楼梁,建成开间少、进深浅、占地不多,适于各种复杂山区地形的吊脚楼建筑。吊脚楼为木质结构,房屋均为穿斗式木构架体系,构架独立性强,有较多榫卯拉结和柱枋穿插,不用一钉一铆,历经百年而不易倒塌毁损。

 

侗族村寨不管大小都要有鼓楼和风雨桥,鼓楼是一寨的中心,是最有凝聚力的公共空间,因而很多重要的习俗都与鼓楼有关,侗族鼓楼的支撑柱以八柱、六柱、四柱的居多。风雨桥是一种悬臂木廊桥,建造技巧高超。建于桥上的塔、亭,常绘凤雕龙,廊内都有彩画、雕像装饰,故又常被称为“花桥”。

30016ph019
贵州黎平地扪侗寨
30016ph019

中国藏族居住在中国西北广袤地区,除西藏外,还分布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式建筑一方面保持了自身悠久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吸收了汉族、羌族建筑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藏式建筑以藏式碉房最具代表性,大中型的藏族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体系,以柱梁承重,外墙采用毛石或土筑,兼作承重和围护结构,小型建筑多采用石墙承重体系。室内楼高一般较低,因开窗少而光线较暗。柱是内部装饰重点,柱身常饰有雕镂或彩画,柱头常加设替木和托梁,用以减少木梁的跨度,同时也是装饰的重点部位。藏族建筑喜用彩绘,尤其喜爱朱红、深红、金黄、桔黄等暖色,衬托以青、绿色纹样。

 

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瑞丽的傣族村寨,其住宅建筑较多地保留着该民族的特点。傣族的干栏式住宅平面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主体屋架多木构,梁架主要是穿斗与抬梁的混合式,采用榫卯结合方式,楼面(居住面)悬挑于柱外,楼板外缘竖立外倾的边柱,既作为维护结构的龙骨,又用作屋檐出挑的支撑。楼层、隔墙常用竹子,因为当地气候炎热,人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二楼的前廊就成了家人从事家务及接待宾客的地方,也是整个建筑最有生活情趣的空间场所。

 

景颇族的干栏住宅多为长方形平面,屋顶类似歇山式,屋脊悬出成长脊短檐的倒梯子型,屋面坡度陡出檐大。木拱桥又称叠梁拱桥、贯木拱桥、编梁木桥,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工具及技法,运用称为“编梁”技术,以榫卯连接而构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其特点是桥身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架,桥面建有廊屋。光绪年间《庆元县志》中记载了自宋代以来营造的各式木拱廊桥多达二百三十多座。木拱桥的核心技术是运用木料经纬交错构建桥梁稳固结构,称为“编梁”。主墨木匠既是木拱桥的设计者,又是施工的总指挥。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