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四)文學名家與學術泰斗輩出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1949年大陸政權易手前,民國存在時間不長,兼且兵荒馬亂,但文學及學術名家輩出,各種名著光彩奪目。在小說及詩文方面,著名作品可略舉如下:魯迅《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巴金《家》、《春》、《秋》;茅盾《子夜》;冰心《寄小讀者》;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及新詩《鳳凰涅槃》;林語堂《京華煙雲》;梁實秋《雅舍小品》;朱自清《背影》、《匆匆》;沈從文《邊城》;錢鍾書《圍城》;蕭乾《夢之谷》;蕭紅《呼蘭河傳》;蕭軍《八月的鄉村》;張愛玲《傾城之戀》;蘇雪林《綠天》;徐志摩《志摩的詩》、《再別康橋》;郁達夫《沉淪》;李廣田《雀蓑集》;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風驟雨》;艾青《北方》;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無名氏《北極風情畫》、《塔裏的女人》;張恨水《啼笑因緣》;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等。

至於學術方面,自經新文化運動倡導,自由、民主、科學之風日盛。1916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銳意改革,陳獨秀、胡適等名師於此任教,令學界出現新氣象。同時,吳宓為清華學校研究院請得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人稱「四大名教授」、「國學四大導師」,成一時佳話。其中梁啓超能邁越時代不斷前進,留下不朽的代表作《飲冰室合集》。趙元任擅長語言文字,也貢獻良多。其他如梁漱溟創建新儒家,陳垣、湯用彤對宗教史的考論,均創出不易之作。此外,華羅庚、李四光、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在數理方面都學有所成,對中國未來的科技發展作出很大貢獻。

民國在内地統治不到四十年,又逢内憂外患嚴重,戰亂不已,為何在學界名家輩出、巨著紛呈?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guo04_1
mainsite_psd_minguo04_1

民國時期其中四位文學名家,左起:魯迅、老舍、梁實秋、茅盾。

mainsite_psd_minguo04_2
mainsite_psd_minguo04_2

民國時期其中四位文學名家,左起:巴金、郁達夫、朱自清、張恨水。

mainsite_psd_minguo04_3
mainsite_psd_minguo04_3

民國時期女性地位提升,女性文學名家輩出,左起:冰心、蕭紅、張愛玲、丁玲。

mainsite_psd_minguo04_4
mainsite_psd_minguo04_4

民國時期的作家,大量吸收外國文學養分,令中國文壇面貌一新。

ebook

左圖:英國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十四行詩詩集,莎士比亞影響了民國時期的戲劇、詩歌等;中圖: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對民國戲劇創作影響很大;右圖:1924年印度哲學家兼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訪問中國,與林徽因、徐志摩合影。泰戈爾的詩歌乃至哲學思想,對民國文壇多有啟發。

mainsite_psd_minguo04_5
mainsite_psd_minguo04_5

左圖:南京浦口火車站歷史復原場景,朱自清名作《背影》所描寫的故事即發生在此站;右圖:徐志摩墓地內有其代表詩作《再別康橋》石刻。民國時期的許多經典作品,很多都成為日後學生學習中國語文時的必讀教材,並不斷啟發着往後的華文作家。民國文學對日後全球華人社會的文教發展,影響既深且遠。

mainsite_psd_minguo04_6
mainsite_psd_minguo04_6

許多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深刻地影響了日後全球華語地區的歌影視創作。

ebook

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尤其小說、戲劇,多有改編成電影、電視。左圖:1956年電影《家》的宣傳海報,該片根據巴金的同名小說改編;右圖:1982年電影《駱駝祥子》的宣傳劇照,該片根據老舍的同名小說改編。

除了文學作品,一些作家的生平富傳奇色彩,不時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例如:1988年電影《郁達夫傳奇》,由周潤發飾演郁達夫;1999年,海峽兩岸合作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改編自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陸小曼之間的愛情故事,播出時風靡華人社會。

民國文學對往後華人樂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一些詩歌後來被譜上樂曲成為流行曲,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偶然》,於1970年代分別由台灣的李達濤、香港的陳秋霞作曲,在華人社會廣泛傳唱。1974年,香港的電視台把張恨水的《啼笑因緣》改編成電視劇,其主題曲亦名《啼笑因緣》,由顧嘉煇作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主唱,被認為是打破歐西流行曲和國語歌主導香港樂壇、振興香港粵語流行曲的關鍵作品。

mainsite_psd_minguo04_7
mainsite_psd_minguo04_7

民國大學問家湧現、學術成就突出,和北京大學開風氣之先有關。1916年蔡元培(左)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銳意改革,融合中西,聘請胡適(中)、陳獨秀(右)等名師任教,令中國學術界煥然一新。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1920年代,吳宓任清華學校研究院(清華大學附屬學術機構)主任期間,請得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任教,人稱「四大名教授」、「國學四大導師」,引起轟動。左圖:吳宓雕像;右圖:國學四大導師塑像,從左至右分別為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民國時期雖一度興起反傳統思潮,但中華國學的研究卻大有發展,傳統儒家思想亦順應潮流而革新,新派儒家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被譽為「新儒學三聖人」。

mainsite_psd_minguo04_9
mainsite_psd_minguo04_9

民國時期,不少學術界人士積極投身社會運動,例如鄉村建設運動。左圖:1935年,從事鄉村建設運動同仁合影,前排右一為梁漱溟;右圖:梁漱溟的著作《鄉村建設理論》,為鄉村建設運動提供學術理論。

ebook

1920至1930年代,由於外憂外患嚴重,中國農村經濟蕭條、民生凋敝。梁漱溟、晏陽初、黃炎培等積極探尋救助農村之道。他們或注重農業技術傳播,或致力於地方自治和政權建設,或着力於農民文化教育,或強調經濟、政治、道德三者並舉。他們在一些地方的鄉村,例如山東鄒平、河北定縣、江蘇無錫和崑山,展開實驗,當中以1931至1937年間梁漱溟主持的鄒平實驗最著名,史稱「鄉村建設運動」。民國另一教育家陶行知則本着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精神,長期推動平民教育。

mainsite_psd_minguo04_10
mainsite_psd_minguo04_10

民國時期重視教育,培養出不少對日後中國科技影響巨大的人才,左起: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鄧稼先。

民國在内地統治不到四十年,又逢内憂外患嚴重,戰亂不已,為何在學界名家輩出、巨著紛呈?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回顧中國歷史,春秋戰國分裂割據、戰火紛飛,卻造成客卿四出游說、列國變法、百家爭鳴、諸說並現。民國承清末之餘緒,帝制、共和更替之際,社會矛盾突出激盪,又逢軍閥割據混戰、外國侵凌不斷。持續的内亂外戰,為文學創作、學術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思考來源,令作家極力反映社會問題,讓學者深思祖國的前途。加以在混亂的情勢下,統治者難以控制全局,法令不能有效貫徹,思想言論及出版相對自由,故除了官方的有限輿論外,諸家作品或學說紛出不迭。民初的新文化運動中,既有打倒孔家店和全盤西化的主張,也有新儒家的尊孔崇道。文學方面,既有憂國憂民的嚴肅作品,也不乏《蜀山劍俠》一類的新派武俠小說,乃至鴛鴦蝴蝶派的言情之作。也許可以說,近代局勢混亂,造就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再現。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