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四)文学名家与学术泰斗辈出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1949年大陆政权易手前,民国存在时间不长,兼且兵荒马乱,但文学及学术名家辈出,各种名著光彩夺目。在小说及诗文方面,著名作品可略举如下:鲁迅《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巴金《家》、《春》、《秋》;茅盾《子夜》;冰心《寄小读者》;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及新诗《凤凰涅槃》;林语堂《京华烟云》;梁实秋《雅舍小品》;朱自清《背影》、《匆匆》;沈从文《边城》;钱锺书《围城》;萧乾《梦之谷》;萧红《呼兰河传》;萧军《八月的乡村》;张爱玲《倾城之恋》;苏雪林《绿天》;徐志摩《志摩的诗》、《再别康桥》;郁达夫《沉沦》;李广田《雀蓑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艾青《北方》;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无名氏《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张恨水《啼笑因缘》;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等。

至于学术方面,自经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民主、科学之风日盛。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陈独秀、胡适等名师于此任教,令学界出现新气象。同时,吴宓为清华学校研究院请得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人称“四大名教授”、“国学四大导师”,成一时佳话。其中梁启超能迈越时代不断前进,留下不朽的代表作《饮冰室合集》。赵元任擅长语言文字,也贡献良多。其他如梁漱溟创建新儒家,陈垣、汤用彤对宗教史的考论,均创出不易之作。此外,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赵九章等在数理方面都学有所成,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民国在内地统治不到四十年,又逢内忧外患严重,战乱不已,为何在学界名家辈出、巨著纷呈?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minguo04_1
mainsite_psd_minguo04_1

民国时期其中四位文学名家,左起:鲁迅、老舍、梁实秋、茅盾。

mainsite_psd_minguo04_2
mainsite_psd_minguo04_2

民国时期其中四位文学名家,左起:巴金、郁达夫、朱自清、张恨水。

mainsite_psd_minguo04_3
mainsite_psd_minguo04_3

民国时期女性地位提升,女性文学名家辈出,左起:冰心、萧红、张爱玲、丁玲。

mainsite_psd_minguo04_4
mainsite_psd_minguo04_4

民国时期的作家,大量吸收外国文学养分,令中国文坛面貌一新。

ebook

左图: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十四行诗诗集,莎士比亚影响了民国时期的戏剧、诗歌等;中图: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对民国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右图:1924年印度哲学家兼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访问中国,与林徽因、徐志摩合影。泰戈尔的诗歌乃至哲学思想,对民国文坛多有启发。

mainsite_psd_minguo04_5
mainsite_psd_minguo04_5

左图: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复原场景,朱自清名作《背影》所描写的故事即发生在此站;右图:徐志摩墓地内有其代表诗作《再别康桥》石刻。民国时期的许多经典作品,很多都成为日后学生学习中国语文时的必读教材,并不断启发着往后的华文作家。民国文学对日后全球华人社会的文教发展,影响既深且远。

mainsite_psd_minguo04_6
mainsite_psd_minguo04_6

许多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日后全球华语地区的歌影视创作。

ebook

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尤其小说、戏剧,多有改编成电影、电视。左图:1956年电影《家》的宣传海报,该片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右图:1982年电影《骆驼祥子》的宣传剧照,该片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

除了文学作品,一些作家的生平富传奇色彩,不时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例如:1988年电影《郁达夫传奇》,由周润发饰演郁达夫;1999年,海峡两岸合作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改编自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陆小曼之间的爱情故事,播出时风靡华人社会。

民国文学对往后华人乐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诗歌后来被谱上乐曲成为流行曲,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于1970年代分别由台湾的李达涛、香港的陈秋霞作曲,在华人社会广泛传唱。1974年,香港的电视台把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改编成电视剧,其主题曲亦名《啼笑因缘》,由顾嘉煇作曲、叶绍德填词、仙杜拉主唱,被认为是打破欧西流行曲和国语歌主导香港乐坛、振兴香港粤语流行曲的关键作品。

mainsite_psd_minguo04_7
mainsite_psd_minguo04_7

民国大学问家涌现、学术成就突出,和北京大学开风气之先有关。1916年蔡元培(左)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融合中西,聘请胡适(中)、陈独秀(右)等名师任教,令中国学术界焕然一新。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mainsite_psd_minguo04_8

1920年代,吴宓任清华学校研究院(清华大学附属学术机构)主任期间,请得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任教,人称“四大名教授”、“国学四大导师”,引起轰动。左图:吴宓雕像;右图:国学四大导师塑像,从左至右分别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民国时期虽一度兴起反传统思潮,但中华国学的研究却大有发展,传统儒家思想亦顺应潮流而革新,新派儒家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被誉为“新儒学三圣人”。

mainsite_psd_minguo04_9
mainsite_psd_minguo04_9

民国时期,不少学术界人士积极投身社会运动,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左图:1935年,从事乡村建设运动同仁合影,前排右一为梁漱溟;右图:梁漱溟的著作《乡村建设理论》,为乡村建设运动提供学术理论。

ebook

1920至1930年代,由于外忧外患严重,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积极探寻救助农村之道。他们或注重农业技术传播,或致力于地方自治和政权建设,或着力于农民文化教育,或强调经济、政治、道德三者并举。他们在一些地方的乡村,例如山东邹平、河北定县、江苏无锡和昆山,展开实验,当中以1931至1937年间梁漱溟主持的邹平实验最著名,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民国另一教育家陶行知则本着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精神,长期推动平民教育。

mainsite_psd_minguo04_10
mainsite_psd_minguo04_10

民国时期重视教育,培养出不少对日后中国科技影响巨大的人才,左起: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

民国在内地统治不到四十年,又逢内忧外患严重,战乱不已,为何在学界名家辈出、巨著纷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回顾中国历史,春秋战国分裂割据、战火纷飞,却造成客卿四出游说、列国变法、百家争鸣、诸说并现。民国承清末之余绪,帝制、共和更替之际,社会矛盾突出激荡,又逢军阀割据混战、外国侵凌不断。持续的内乱外战,为文学创作、学术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来源,令作家极力反映社会问题,让学者深思祖国的前途。加以在混乱的情势下,统治者难以控制全局,法令不能有效贯彻,思想言论及出版相对自由,故除了官方的有限舆论外,诸家作品或学说纷出不迭。民初的新文化运动中,既有打倒孔家店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也有新儒家的尊孔崇道。文学方面,既有忧国忧民的严肃作品,也不乏《蜀山剑侠》一类的新派武侠小说,乃至鸳鸯蝴蝶派的言情之作。也许可以说,近代局势混乱,造就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再现。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