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新闻出版,一片生气勃勃。中国古代虽有官方的“邸报”、“京报”一类,但近代意义的报纸杂志却是在西人东来后才出现。《广州纪录报》(1827)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是较早创办的新闻媒体。到1911年,全国出现了约500种报刊。
民国成立后,各种报纸陆续问世,1947年国统区登记的报纸已达1,781家,合共发行约200万份。较著名的报纸除原在上海商办的《申报》(1872)、《新闻报》(1893)和官办《民国日报》(上海1916)、《中央日报》(上海1928)外,还有《大公报》(天津1902初创,1926复刊)、《新民报》(北平1929)、《文汇报》(上海1938),以及中共的《新华日报》(1943)。刊物方面,《东方杂志》(1904)素享盛名,另有《国民》(1913)、《甲寅》(1914)等。1915年9月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新青年》与《每周评论》、《新潮》等,大力鼓吹科学与民主。
至于民国时期的出版社也如雨后春笋。除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外,驰名的尚有中华书局(1912)、大东书局(1916)、世界书局(1917)、开明书店(1926),以及1948年在香港由生活书店(1932)、新知书店(1935)、读书出版社(1936)合组而成的三联书店。
![]() |
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社有哪些,各有何代表作?请列举一二。 |
![]() |
答案见下。 |
民国时期上海街头的书摊、报摊。民国年间,报章、杂志、图书种类繁多,阅读风气大盛,是近代中国新闻业、出版业的黄金时代。
《申报》为清末至民国时期具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左图:《申报》报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右图:1912年起任《申报》总经理的史量才,是民国年间广受尊敬的报人。

《申报》于1872年4月由英商美查(Ernest Major)创刊于上海,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后停刊,前后营运77年,共出版25,600期。《申报》创立不久,即因报道1873至1876年间的杨乃武案而广受注目。1873年,浙江余杭人葛品连自然死亡,其妻葛毕氏,人称“小白菜”,被诬指与该年新科举人杨乃武通奸并毒杀丈夫。官府严刑迫供,屈打成招,判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申报》详尽报道案情,罗列种种疑点,矛头直指官官相护、瞒上欺下,形成舆论压力,甚至惊动同治帝及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清廷下令重审,最终杨乃武、葛毕氏获判无罪。此案轰动全国,从此《申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大增。至于以“杨乃武与小白菜”为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则过百年而不绝。
左图:民国时期天津的《大公报》馆;右图:1945年8、9月,《大公报》报道日本投降及签署降书。《大公报》在1902年创刊于天津,入民国后影响力日大。
左图:1931年11月28日《民国日报》报道和日本侵占东北有关的新闻;右图:1948年8月7日《中央日报》刊登的广告。《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分别创办于1916和1928年,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官方报纸。
左图:《东方杂志》1919年第十六卷第十二号封面;右图:《东方杂志》1935年第七期刊登长江风景照片。《东方杂志》创办于1904年,是一份人文综合杂志,入民国后影响力日增。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画报》,是民国时期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多以电影女星、时尚女性为封面,广受触目。
两幅1920年代的图片,左图: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右图:商务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是民国年间的出版巨擘。
世界书局和开明书店,分别成立于1917及1926年,是民国时期两家具影响力的出版机构。
左图:生活书店重庆分店;中图:读书出版社出版的《大众哲学》;右图:1948年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在香港合组三联书店,对香港日后的出版业有重要影响。
两幅民国时期书籍的图片,左图:中华书局印行的《中国地理教科书》;右图:1920年大东书局印行的《四库全书总目》。无论是新式教育所需的教科书还是传统典籍,民国年间都受到出版界重视。
![]() |
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社有哪些,各有何代表作?请列举一二。 |
![]() |
当时比较驰名的至少有5间出版社,均首创于上海: |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