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四)中國參加開羅會議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3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3

作為同盟國要員,中國不僅堅持抗戰,也積極參與戰時外交。1943年11月,蔣介石獲邀至北非埃及首都開羅,出席美、英、中三國首腦會議。是次會議,除中國元首蔣介石(其夫人宋美齡親任翻譯)外,還有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及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L. S. Churchill)。開羅會議在1943年11月22至26日舉行。三國首腦在會上共商反攻日本的部署及戰後局勢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在緬甸作戰方略等。會後公佈了《開羅宣言》,表示三大盟國決心作戰到底,以令日本無條件投降。宣言還特別聲明:「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並「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後來在1945年7月的中、英、美《波茨坦公告》,又重申此宣言並作為日本投降的前提。

中國除了參加開羅會議外,還配合同盟國開展了哪些戰時的國際外交活動?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1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1

     1943年10月,中、美、英、蘇代表在莫斯科簽署《莫斯科宣言》,同意在戰後共同建立維護和平的國際機構。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2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2

1943年11月22至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商討對日本作戰的部署及戰後東亞秩序安排。圖為開羅會議會址今貌。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3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3

                 開羅會議合影,左起:中國蔣介石總司令、美國羅斯福總統、英國邱吉爾首相、蔣夫人宋美齡。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4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4

開羅會議後,中、美、英在1943年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圖為宣言的中英文本。

ebook

《開羅宣言》全文:

羅斯福總統、蔣委員長、邱吉爾首相偕同各該國軍事與外交顧問人員,在北非舉行會議,業已完畢,茲發表概括之聲明如下:

三國軍事方面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畫,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決心以不鬆弛之壓力從海陸空各方面加諸殘暴之敵人,此項壓力已經在增長之中。

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思。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

根據以上所認定之各項目標,並與其他對日作戰之聯合國目標相一致,我三大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爭,以獲得日本之無條件投降。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5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5

     侵佔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開羅宣言》表明,東北四省會「歸還中華民國(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6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6

日據時期的台灣日本總督府。根據《開羅宣言》, 台灣會「歸還中華民國(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7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7

澎湖廳舍是澎湖日佔時期的政府辦公處。根據《開羅宣言》, 澎湖群島會「歸還中華民國(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8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8

     日據時期的朝鮮日本總督府。《開羅宣言》表明「使朝鮮自由與獨立(shall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9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9

1943年12月2日美國《紐約時報》、1943年12月3日中國《大公報》刊載開羅會議及《開羅宣言》的相關報道。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4_10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同盟國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左圖),7月26日,美、英、中首腦共簽《波茨坦公告》(右圖),重申《開羅宣言》,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積極參與戰時的國際會議,有力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除了參加開羅會議外,還配合同盟國開展了哪些戰時的國際外交活動?

中國自成為同盟國要員,就積極投入戰時外交。1943年10月,和美、英、蘇在莫斯科簽署《莫斯科宣言》,同意戰後共同建立維護和平的國際機構(即聯合國)。後來中國元首又於1945年7月26日和美、英首腦共簽《波茨坦公告》(又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蘇聯後來補簽),公告重申《開羅宣言》,日皇裕仁在後來的投降書中也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