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8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8

中國自加入同盟國,就開始履行國際責任,並派國軍遠征緬甸以援助盟軍抗日。緬甸原為英國殖民地,因歐戰吃緊英國已無暇東顧,而中國對西南邊境,尤其是滇緬補給通道的安全也極度關注。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據此中國乃先後組建兩批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歷時3年多。

1942年初,日本開始入侵緬甸,3月佔領其第一大城市仰光。英國求助於中國,中國在1942年3月至8月派出第一次遠征軍約10萬人赴緬,主要由羅卓英、杜聿明及中緬印戰區參謀長──美國人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指揮。遠征軍曾獲仁安羌大捷,然而最終戰敗,被迫撤退。一部分撤回國內,一部分退入印度。

第二次遠征在1943年初至1945年3月。原先分兩支隊伍:中國駐印軍約12萬人,主要由史迪威、鄭洞國及孫立人等領導;滇西遠征軍約16萬人,主要由衛立煌、宋希濂等指揮。美國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領導由飛虎隊改編的第十四航空隊也投入戰鬥。遠征軍在多場惡戰中獲勝。1945年1月,駐印軍與滇西軍兩支部隊在緬甸的芒友會師;3月中國駐印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隨後中國軍隊先後凱旋回國。遠征緬甸成為中國戰略大反攻的重大勝利。

遠征緬甸是中國自1894至1895年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進入異邦國土作戰,對此應作何評價?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1_v2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1_v2

二戰時期的滇緬公路及飛越喜瑪拉雅山的駝峰航線。當時緬甸和印度仍屬英國殖民地,由於日軍入侵緬甸,為確保印度安全及保持中國的對外聯繫,派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對中國及美英盟國都十分重要。

ebook

左圖:攝於二戰時期的緬甸密支那、蜿蜒在緬北群山之中的滇緬公路。滇緬公路起點在中國雲南昆明,終點是緬甸臘戍,全長1,453公里,始建於1938年春,1938年12月初步建成通車,以後陸續加建。二戰時期的滇緬公路是國際物資和人員進入中國西南大後方的重要通道,對中國抗日發揮了巨大作用。

右圖:二戰時,美國C-46運輸機滿載援華物資,從印度飛越喜瑪拉雅山的駝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一度切斷滇緬公路,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中國雲南昆明之間開闢了一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由於要飛越駝峰,故稱「駝峰航線」。飛越駝峰是重要而危險的任務,美國空軍在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的駝峰航線援華空運中,為中國運送各類戰爭物資65萬噸,超過500架飛機墜毀,逾1,500人犧牲。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2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2

左圖:1942年4月,日軍佔領緬甸仁安羌油田;中圖:報章報道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奏捷;右圖:在緬甸作戰時殉國的國軍第200師戴安瀾師長。

ebook

1942年3月,中國派出第一次遠征軍入緬甸。4月9日,日軍佔領仁安羌油田,並企圖包圍附近英軍,4月17至19日,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之戰擊敗日軍,解救了英軍7,000多人和被俘英緬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及新聞記者等500多人,然而最終戰敗,不得不撤退。一部經歷千難萬險,由野人山等處撤回國內,其間戴安瀾師長殉國;另一部由孫立人師長率領向西撤往印度,後改編為中國駐印軍。是次遠征,國軍傷亡56,480人,當中3萬餘人在撤退途中穿越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原始森林時犧牲,英軍傷亡13,000餘人,日軍傷亡約4,500人。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3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3

1943年初至1945年3月,中國軍隊進行第二次遠征,中國駐印軍及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分別向東、向西反攻,緬甸及中緬邊境成為盟軍反攻日軍的重要戰場。左圖: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聯合英美盟軍在緬北反攻;右圖:從滇西反攻的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薩爾溫江畔戰鬥。薩爾溫江與怒江屬同一河流,中國境內一段稱怒江,緬甸境內一段稱薩爾溫江。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4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4

1944年3月3至9日,中國駐印軍主動進攻,在瓦魯班戰役中挫敗日軍。圖為是役參戰的中國駐印軍,他們曾在印度接受美式軍事訓練,配備美製榴彈炮(左)、坦克(右)等重火力武器。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5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5

1944年5月,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天險,展開大反攻。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6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6

1944年5月11日至9月14日,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反攻騰衝。左圖:中國遠征軍工兵設法在20英尺厚的城牆上炸開一個洞,其他遠征軍士兵等待衝上城牆;右圖:中國遠征軍攻入騰衝,與日軍激烈巷戰。1944年9月14日,戰鬥結束,中國遠征軍收復騰衝。

ebook

1942年5月10日,日軍佔領雲南西部中緬邊境的戰略重地騰衝。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後,隨即反攻騰衝,佔領騰衝的日軍拼死頑抗,戰況非常慘烈。騰衝日軍雖然只有約2,700人,但憑藉堅固防禦工事及騰衝的堅厚城牆,中國遠征軍不得不動員近5萬人強行攻堅。最後以傷亡2萬人的巨大代價收復騰衝,日軍則全軍覆沒。騰衝是抗日戰爭以來國軍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縣城。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7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7

中國駐印軍攻打緬甸密支那日軍。此役由1944年5月17日 開始至1944年8月3日結束,中國駐印軍收復交通重地密支那。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8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8

1944年6月4日,從滇西反攻的中國遠征軍進攻松山,9月7日佔領松山,日本守軍遭全殲。圖為中國遠征軍在松山戰役中攻克日軍的子高地(松山頂峰)全景畫。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9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9

1944年10至12月的八莫之戰,中國駐印軍收復中印公路的交通重地八莫。圖為八莫之役中國駐印軍猛攻日軍。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3_10

左圖:1945年1月,中國駐印軍和來自滇西的遠征軍在緬甸的芒友會師;右圖:1945年3月,中國軍隊與英軍在緬甸喬梅會師,中英戰友互相問候。隨着中國和盟國會師,緬甸之戰以日本戰敗、盟軍全勝結束。

ebook

在第二次遠征,中國遠征軍(包括中國駐印軍、滇西遠征軍)犧牲巨大,傷亡85,000餘人,但也殲滅日軍69,000餘人(據《日本陸軍史》,日軍在緬甸戰場總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戰死160,400人),光復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13萬平方公里,戰績堪稱彪炳。

遠征緬甸是中國自1894至1895年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進入異邦國土作戰,對此應作何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部分,又是東南亞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兩次入緬展開對日作戰,有力地支援了中、印、緬戰場的盟軍,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滇西,不僅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支援了國內正面戰場的作戰,而且減輕了盟軍壓力、確保了印度安全,為收復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誠如《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所言,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勝利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而隨後與中國駐印軍並肩作戰殲滅緬甸日軍,更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援助盟邦進入異邦國土作戰並獲得勝利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中國遠征軍的勝利,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家尊嚴和國際地位。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