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3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3

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急欲進入華北平原,決定先佔領東北與華北之間的前沿陣地熱河。為此,1933年1月初,日軍先攻取山海關,然後兵分三路直撲熱河。日軍快速推進,不到兩個月,熱河全省淪陷,直抵長城。華北軍民奮起抵抗,打響了長城抗戰。

長城抗戰是1933年3至5月中國軍民在長城沿線抗擊日軍的戰爭。當時山海關雖失,但長城其他關口仍在中國軍隊手中。長城抗戰首先在冷口打響。3月4日,日軍佔領冷口,附近的國軍立即反擊並予以收復,此後兩軍在冷口多次交手、互有勝負,相持月餘。同時長城多處也爆發惡戰。在喜峰口,國軍的一次夜襲,就砍死砍傷日軍1,000 多人,摧毀多個炮兵陣地。中日兩軍也在古北口、南天門一帶,展開連天血戰。國軍多次與日軍短兵相接,把日軍死死擋在長城外。後來日軍雖然攻佔了古北口,但也傷亡2,000餘人。由於長城沿線國軍奮勇抵抗,日軍雖然取得一些戰果,但一時也難以大舉推進,國民政府又忙於南方剿共,因此中日雙方在塘沽暫時簽訂了停戰協議。

長城抗戰中湧現了哪些對付侵略者的軍官?其中許多人長期參與剿共,應如何評價?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1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1

          1933年1月山海關長城上的日軍。1931年,日軍藉「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省後繼續進軍,1933年1月攻取山海關。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2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2

1933年3月,日軍攻入熱河首府承德。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3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3

開赴長城南口的中國軍隊。1933年初,日軍加緊侵略華北,中國軍隊紛紛赴援華北長城的重要關口。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4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4

            在長城嚴陣以待的中國軍隊。1933年3月4日,日軍攻冷口,長城抗戰正式爆發。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5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5

駐守長城喜峰口附近的中國軍隊。1933年3月9日,日軍搶攻喜峰口,喜峰口之戰爆發。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6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6

在喜峰口血戰中,大刀隊予日軍沉重打擊。左圖:長城上的國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右圖:率領大刀隊夜襲日軍取得大捷的趙登禹。

ebook

3月9日,日軍攻奪喜峰口,國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命旅長趙登禹馳援。3月10日,趙登禹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並挑選500名士兵組成大刀隊,由他親自領軍,只帶大刀和手榴彈,於3月11日深夜分兩路突襲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大刀隊乘日軍不備,向日軍軍營扔手榴彈,再以大刀劈殺日軍。此次夜襲共砍死砍傷日軍逾千人,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1架,而500名大刀隊員亦僅23人生還。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一夜之間被全殲。國軍重奪喜峰口。事後日本《朝日新聞》稱:「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日軍於3月17日再佔喜峰口,但又於3月24日撤出。喜峰口成為長城抗戰期間中日兩軍反覆爭奪的戰場。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7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7

             3月9日,古北口之戰爆發。圖為古北口之役日軍出動坦克及裝甲車。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8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8

左圖:日本《每日新聞》關於古北口戰役的報道;右圖:南天門中國軍隊的炮兵陣地。古北口和南天門都是長城抗戰的重要戰場,日本出動戰機配合地面部隊猛攻。國軍奮勇抵抗,但最終被迫撤退。5月,中日雙方協議停戰。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9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9

長城抗戰,國軍將士英勇守土。左圖:參與1933年長城抗戰的國軍第十七軍部分將領在1942年冬的重慶補拍合影,前排左起黃傑、徐庭瑤、杜聿明,後排左起劉嘉樹、鄭洞國、邱清泉;右圖:左二為王潤波,長城抗戰時任國軍第二十五師一四九團團長,1933年3月9日在古北口之戰中犧牲。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04_10

     長城抗戰期間,婦女團體趕製繃帶支持前線國軍,盡顯軍民同心抗敵。

長城抗戰中湧現了哪些對付侵略者的軍官?其中許多人長期參與剿共,應如何評價?

長城抗戰中,湧現一些英勇的軍官,例如:1933年1月守衛山海關的何柱國、石世安、安德馨等,1933年3至5月長城抗戰的趙登禹、王長海、董升堂、宋哲元、佟麟閣、徐庭瑤、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關麟徵、黃傑、劉戡、王潤波、聶新、吳超徵、杜聿明、鄭洞國、方先覺、劉嘉樹、邱清泉等。儘管其中一些人在國共十年武裝對抗及後來全面內戰中,參與攻擊中共軍隊,但評價歷史人物切忌片面,也不能憑一時一事就全盤否定,對於他們在抗戰中的貢獻當予肯定。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