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6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6

踏入二十世紀,經過約60年建設,香港包括道路交通、港口碼頭和貨倉在內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備。與貿易有關的金融、保險、運輸、通訊、倉儲、船舶維修等行業成長迅速。到二戰前夕,在香港開業經營的中外銀行已達30餘家。民國初年,內地軍閥混戰。為躲避戰亂,大批內地人才攜資金進入香港;同時一批早年出洋的華僑紛紛從國外到香港經營。以上種種有利因素,促成了二戰以前香港轉口貿易增長。

1900至1924年,除了一戰期間由於受戰爭影響,貿易額降幅較大外,其他大部分時間呈逐年遞增的趨勢。1901年,香港進出口船隻的總噸數為19,325,384,到1924年增至56,731,077噸。1925至1936年,香港的轉口貿易先後遭受省港大罷工和世界經濟危機打擊,起伏很大。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逐步向華南轉移,香港的地位日形重要。隨着戰事遷移,上海、南京、武漢等重要外貿口岸相繼陷落,香港成為了中國外貿進出口的唯一通道。1937至1940年香港進入戰前繁榮期,貿易額激增。

進入1900年代,香港的主要貿易對象開始發生變化。這一時期中國内地依然為香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在香港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開始下降。這一時期,香港貿易對象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英國的地位有所削弱,代之以日、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崛起。這表明香港的對外貿易日益多元化、國際化。

甚麼原因促成戰前香港轉口貿易蓬勃?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1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1

1911年九廣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香港在連接廣大華南地區上平添了一條方便快捷的陸路大通道,大大促進了陸路運輸,有力地推動了香港的貿易發展。圖爲第一班在九廣鐵路上行駛的火車。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2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2

                     位於尖沙咀的九龍倉有限公司大樓(約1910年)。戰前香港轉口貿易快速增長,部分財團在港九兩岸經營貿易、倉儲等業務。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3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3

                     1920年的銅鑼灣天樂里(左下角)至渣甸倉一帶。當時的英資財團如渣甸、九龍倉等,在維多利亞港兩岸有大量貿易上的投資。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4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4

                                        銀行業與貿易發展關係密切,圖為1924年的滙豐銀行大廈。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5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5

 1920年代從維多利亞港海面望向中環。開埠以後數十年的發展,令中環成為香港的對外貿易核心地區。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6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6

                  1930年從半山俯瞰維多利亞港,海中多艘大小船隻穿梭,反映貿易興旺。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7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7

                                         貿易帶動市面繁榮。圖為1938年的香港街景,人群熙來攘往,街道兩邊商店林立。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8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8

                                         1938年香港住宅區遠眺。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促使人口增加、房屋密集。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9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9

                                         1938年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貿易蓬勃和經濟發展,令香港成為不夜之城,夜景聞名中外。

ebook

1933年,巴金寫下名作《香港之夜》,描述了香港夜景之美,以下是其中兩段:

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對面的香港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

山上有燈,街上有燈,建築物上有燈。每一盞就像一顆星,在我的肉眼裏它比星星更亮。它們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10
mainsite_psd_zhanqian01_10

停泊於尖沙咀的「美國總統」號(S.S. President Polk)輪船(約1940年)。隨着二戰前英國地位削弱及新興市場崛起,香港與日、美、東南亞等地的貿易比重日增,對外貿易日益多元化、國際化。

甚麼原因促成戰前香港轉口貿易蓬勃?

戰前香港轉口貿易蓬勃,主要原因如下:

1.具數十年建設基礎:開埠後,經過約數十年建設,香港包括道路交通、港口碼頭和貨倉在內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備。與貿易有關的金融、保險、運輸、通訊、倉儲、船舶維修等行業成長迅速。

2.民初政局混亂:民初內地軍閥混戰,大批內地人才為躲避戰亂,攜資金進入香港。

3.華僑到港投資:一批早年出洋的華僑紛紛從國外到香港經營。

4.全面抗戰爆發: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逐步向華南轉移,香港的地位日形重要。隨着戰事的遷移,上海、南京、武漢等重要外貿口岸相繼陷落,香港成為了中國外貿進出口的唯一通道,令貿易額激增。

5.貿易形勢改變:進入二十世紀,中國内地雖然仍為香港第一大貿易夥伴,但在香港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開始下降,加上英國地位有所削弱,代之以日、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崛起,令香港的對外貿易日益多元化、國際化。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劉智鵬教授、劉蜀永教授(圖1、2、3、6、10)、FOTOE(圖4、5、7、8、9)、其他資料圖片。中國文化研究院已盡力聯繫圖片版權擁有者,倘有問題,請與本院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