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戰前香港的發展與救國運動概覽

zhanqian_header_1200x400_v1
zhanqian_header_1200x400_v1

踏入二十世紀,經過約60年建設,香港的交通、基建、制度等日臻完備,內地軍閥混戰又令大批內地人才攜資金進入香港,而一批早年出洋的華僑紛紛從國外到香港經營,種種有利因素促成了二戰以前香港轉口貿易持續增長,加上英國的地位有所削弱,代之以日、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崛起,讓香港的對外貿易日益多元化、國際化。工業方面,因世界局勢改變、投資增加等因素,1920至1930年代中期,香港迎來了戰前工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華資工業也逐步打破西方人主宰香港工業發展的局面。1937至1941年,因國內全面抗戰爆發令軍需品需求大增,香港工業發展進入戰前第二個高潮。經濟增長的同時,社會文化也有明顯發展:香港大學開學、知識界的文教氣氛活躍、電影工業開始在香港萌芽、體育漸受到重視、出版業日趨蓬勃等,都為戰前的香港社會增添色彩。經濟發展伴隨着大規模工運,1922年1至3月的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省港大罷工,為世界工運史寫下重要一筆。儘管工運一定程度上衝擊了香港經濟,但無阻香港整體發展向上的趨勢。而在進步的同時,戰前香港的抗日救亡運動,包括成立多個組織援助抗戰、捐款救國、組織救護隊及回鄉服務團到內地、救助南來難民等,盡顯港人愛國之心。

zhanqian_timeline_v2_1
zhanqian_timeline_v2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