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三)馬克思主義傳播及共產主義小組

mainsite_psd_guogong03_4
mainsite_psd_guogong03_4

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過去常指梁啟超在1902年於《新民叢報》撰文介紹了麥喀士(馬克思,Karl Marx)的社會主義,1906年同盟會會員朱執信也在《民報》上介紹過馬克思學說。但近年考究,或早在1898、1899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已翻譯刊載了介紹馬克思論著的文章。不過,大規模宣傳馬克思主義則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李大釗於1918年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讚揚俄國革命。陳獨秀主持的《新青年》及《晨報》副刊均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1919年五四運動後,更多的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同年在俄國成立的共產國際(Communist International),也多次派人來華,推動各地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0年,共產國際派遣吳廷康(維經斯基,Grigori Voitinsky)來華,與李大釗、陳獨秀等接觸。在其影響下,陳獨秀等於是年5月在上海建立馬克思研究會。不久由陳望道所譯的《共產黨宣言》(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正式出版。同時,類似組織在各地紛紛成立,其初名目各異,後統稱為「共產主義小組」,建立者包括:上海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北京李大釗、張國燾、劉仁靜;湖南長沙毛澤東、何叔衡;湖北武漢陳潭秋、董必武、惲代英、包惠僧;山東濟南王盡美、鄧恩銘;廣東譚平山、陳公博、彭湃;留學法國的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留學日本的施存統、周佛海等。

馬克思學說輸華早於二十世紀,如何理解毛澤東所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guogong03_1
mainsite_psd_guogong03_1

一幅反映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煤礦童工狀況的圖畫。工業革命始於十八世紀英國,後來輻射至歐洲其他地方。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令歐洲大幅進步,但也帶來勞工普遍受剝削、貧富懸殊惡化等諸多問題。

ebook

上圖簡介:一名英國煤礦的看門童工(右)把地下門打開,讓推車的童工(左)把煤車推過去。僱用童工是因為煤礦隧道十分狹窄,身型細小的兒童較易入內工作。兒童礦工在不到50釐米高的隧道裏,推動400公斤重的煤車,每天要這樣推6公里。而看門工的年齡通常在5歲到10歲之間,每天就這樣孤獨地坐在黑暗中,只是為了給推車工打開那扇兼有通風功能的門。當時的兒童礦工每天要在危險的環境下工作十多小時,工資微薄,沒有任何安全和福利保障。其他行業也多有僱用童工。十九世紀歐洲下層人民的處境,尤其是兒童的慘況,在許多經典文學作品如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苦海孤雛》(又譯《孤雛淚》,Oliver Twist)、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悲慘世界》(又譯《孤星淚》,Les Misérables)等,有深刻描寫。

mainsite_psd_guogong03_2
mainsite_psd_guogong03_2

  一幅反映十九世紀歐洲上流社會奢華宴會的圖畫。工業革命下,歐洲富人和窮人的生活有如天堂與地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mainsite_psd_guogong03_3
mainsite_psd_guogong03_3

左起:《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共產黨宣言》宣傳畫、1920年陳望道所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工業革命下廣大無產階級的慘況受到一些思想家如馬克思、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等關注。1848年,馬、恩二人在倫敦以德文發表《共產黨宣言》,鼓勵無產者聯合起來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並最終建立一個無階級的社會。當中一句成為後來推動世界各地共產主義運動的有力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mainsite_psd_guogong03_4
mainsite_psd_guogong03_4

左起:《資本論》(Das Kapital)、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撰寫、恩格斯主編的《資本論》在1867年出版,全面而深入地論述資本、生產、勞工等,成為馬克思主義及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基礎,對往後的人類歷史發展影響極大。

mainsite_psd_guogong03_5
mainsite_psd_guogong03_5

1919年,蘇俄成立共產國際,以向其他國家推動共產革命為目的,圖為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人員在會議中合影,右二為吳廷康。1920年,共產國際派吳廷康到中國,與李大釗、陳獨秀等會面。在其影響下,加快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組織在中國多個地方成立。

mainsite_psd_guogong03_6
mainsite_psd_guogong03_6

新文化運動時期,傾向馬克思主義的年輕知識分子日增,全國多處出現了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組織,1919年在天津成立的覺悟社為其中之一。圖為覺悟社成員合影,後排右一為周恩來,前排右三為鄧穎超。

mainsite_psd_guogong03_7
mainsite_psd_guogong03_7

1920年,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圖為部分該會成員合影。

mainsite_psd_guogong03_8
mainsite_psd_guogong03_8

                                  繪畫《毛主席在湖南組建馬克思主義小組》。1920年,毛澤東(右三)等在湖南長沙成立共產主義小組。

mainsite_psd_minchu03_9
mainsite_psd_minchu03_9

《勞動界》及其刊登的兩幅勞工漫畫。《勞動界》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1920年8月創刊於上海。類似刊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大增。

mainsite_psd_minchu03_10
mainsite_psd_minchu03_10

左圖:廣東共產主義小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勞働者》;中圖:1920年,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廣東群報》在廣州創刊,1921年成為廣東共產主義小組機關報;右圖:上海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以「外國語學社」為名開展活動,在上海《民國日報》刊載招生廣告。 隨着擴大宣傳及在全國多處建立了共產主義組織,中國共產黨漸具雛型。

馬克思學說輸華早於二十世紀,如何理解毛澤東所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此言見於1949年6月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國人找到馬克思主義,是經過俄國人介紹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政論著作的概括而言,並非歷史考證的細緻成果。其所指如包括列寧主義,確實是十月革命之影響;如單指馬克思主義,則由來甚早。

據學者考究,早在1898年夏,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曾委託胡貽穀翻譯,由上海廣學會出版《泰西民法志》。該書原著為英國人克卡撲(Thomas Kirkup)撰寫的《社會主義史》(A History of Socialism),其第七章就有關於馬克思的介紹。1899年,上海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第121期,刊登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譯、中國人蔡爾康撰文的《大同學》第一章〈今世景象〉,文中也提及馬克思的名字。1902年10月,梁啟超在《新民叢報》18號的〈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說〉一文中,也介紹了麥喀士(馬克思)的社會主義。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2、4)、FOTOE(圖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