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五)軍閥割據混戰

mainsite_psd_minchu05_5
mainsite_psd_minchu05_5

民初之亂局,以軍閥割據混戰為最大標誌。袁世凱死後,軍閥派系大致有:(1)皖系:首領為段祺瑞,原屬北洋軍系;(2)直系:首領為馮國璋、曹錕,亦出自北洋軍系,後期主要人物有吳佩孚、孫傳芳等;(3)奉系:首領為張作霖,後其子張學良繼之;(4)晉系:首領閻錫山;(5)馮系:首領馮玉祥,原屬直系,勢力在西北一帶;(6)滇系:首領初為唐繼堯,後龍雲繼之;(7)桂系:首領陸榮廷,後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黃旭初等亦屬之;(8)其他:如陳炯明的廣東新軍閥,四川、貴州、湖南、新疆等各省也有地方軍閥。

各系軍閥,尤其是北洋軍閥內部之間,經常發生混戰,給社會安定及民眾生活帶來極大破壞,主要包括:(1)直皖戰爭:1920年在京、津交戰,皖系失敗;(2)直湘川戰:1921年,直系打敗湘、川軍;(3)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年,奉系失利而退回關外:(4)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奉、皖等系聯合南方勢力反直。直系馮玉祥突然倒戈,與奉系共推段祺瑞為臨時執政,並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5)第三次直奉戰爭:1925年,互有勝負;(6)奉直馮戰爭:1926年1月,奉、直二系聯合擊敗馮玉祥軍。此戰後不久,南方國民革命軍即發動北伐。

「軍閥」詞源何來?皖、直、奉、晉、滇、桂等等又何解?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chu05_1
mainsite_psd_minchu05_1

北洋軍閥騎兵。袁世凱死後,中國陷入北洋軍閥及各地方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

mainsite_psd_minchu05_2
mainsite_psd_minchu05_2

直系軍閥主要領袖,左起: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原直系首領馮國璋於1919年去世。曹錕在1923年靠賄賂而當選大總統。

mainsite_psd_minchu05_3
mainsite_psd_minchu05_3

左起:雄據東北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原屬直系其後與直系決裂的西北軍閥馮玉祥、以山西為地盤的晉系軍閥首領閻錫山。

mainsite_psd_minchu05_4
mainsite_psd_minchu05_4

左圖及中圖分別為皖系其中兩名代表性人物靳雲鵬及盧永祥,皖系首領為段祺瑞。右圖為1920年直皖戰爭前夕,直系聯同奉系所發的討皖通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中國軍閥混戰時期,北洋軍閥之間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是直皖戰爭,最後直勝皖敗。

mainsite_psd_minchu05_5
mainsite_psd_minchu05_5

                            在北方軍閥混戰中,直系和奉系之間的戰鬥尤其激烈。圖為奉軍出動坦克參戰。

mainsite_psd_minchu05_6
mainsite_psd_minchu05_6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山海關是戰略重地。軍閥戰爭時期,直奉兩軍曾在山海關一帶激戰。

mainsite_psd_minchu05_7
mainsite_psd_minchu05_7

1923年5月,孫中山手持望遠鏡(圖左下角)巡視討伐桂系沈鴻英的部隊。孫中山曾獲部分南方軍閥支持,但這些軍閥多只想借他的聲望來增強自身實力,非真心支持革命。

ebook

廣東軍閥陳炯明曾助孫中山,但在1922年與孫中山決裂並加以炮擊,孫中山被迫登上軍艦避難。沈鴻英亦曾支持孫中山,但於1923年倒戈並進攻孫中山所在的廣州,孫中山靠其他地方軍閥之力將其擊敗,事後沈鴻英退回廣西。

mainsite_psd_minchu05_8
mainsite_psd_minchu05_8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直系馮玉祥突然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推翻大總統曹錕,令直軍大敗。事後馮玉祥與奉系張作霖共推段祺瑞為臨時執政,並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左圖:孫中山回電馮玉祥,表示願意北上;右圖: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自天津抵達北京,途經天安門時受到數萬群眾歡迎。

mainsite_psd_minchu05_9
mainsite_psd_minchu05_9

近代著名畫家徐悲鴻出任桂林美術學院院長期間所作《廣西三傑》油畫,左起:白崇禧、李宗仁、黃旭初。軍閥中不乏較具革命理想及長遠眼光的軍人,「新桂系」中的白崇禧、李宗仁、黃旭初、黃紹竑為當中的突出者。

ebook

「新桂系」是當時廣西一批新起的軍人,相比於陸榮廷、沈鴻英等「舊桂系」,「新桂系」思想上較進步,才幹上亦遠勝。這些新派廣西軍人,尤其白崇禧、李宗仁,在往後的民國軍政界,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

mainsite_psd_minchu05_10
mainsite_psd_minchu05_10

軍閥混戰時期的難民(左)和躲避兵災四處逃亡的農民(右)。連年軍閥混戰令社會動盪、人民受苦,早日結束軍閥割據混戰遂成民心所向。

「軍閥」詞源何來?皖、直、奉、晉、滇、桂等等又何解?

或謂「軍閥」一詞於近代譯自日本,此論並不十分確切。軍閥指位高權重勢大、擁兵自雄割據一方的軍人。中國古代的「群雄」、「藩鎮」均屬此類。用軍頭加上「門閥」(勢族、世族)即成「軍閥」,後世也常有財閥、學閥等稱,都由「門閥」而演化。至於「軍閥」此詞,也早見於唐代,見《唐書‧郭虔瓘傳》,與藩鎮攸關。故近代該詞的使用,不能完全歸源於日本。民初軍閥派系的命名,常繫於其首領出身省份的簡稱,如:皖─安徽,直─直隸(今河北),奉─奉天(今遼寧乃至東北),晉─山西,滇─雲南,桂─廣西。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