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四)張勳復辟與護法運動

mainsite_psd_minchu04_2
mainsite_psd_minchu04_2

1917年6月,安徽督軍張勳奉大總統黎元洪之召赴京調停府院之爭。張勳曾任清朝江南提督、兩江總督,清帝遜位後為表不忘故主,令其部下兵將仍保留辮子,時人稱為「辮子軍」。當他率兵抵京後,即行復辟之舉。7月1日凌晨,他與康有為等迎清朝末帝溥儀復位,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北京重掛前清之龍旗,黎元洪逃到日本使館避難。段祺瑞見政敵已除,即出兵反對復辟。7月12日,段軍入京,張勳遁入荷蘭使館,溥儀再次退位。

張勳復辟失敗後,黎元洪引咎辭職,由馮國璋任大總統,段祺瑞以「再造共和」之功,聲勢大盛。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正式對德、奧等同盟國宣戰,派遣大量勞工至歐、非等地為協約國軍服務。同時,段氏政府向日本大肆借款,出賣許多國家權益;又決定毀棄約法、取消國會。孫中山譴責段祺瑞「以偽共和易真復辟」,發起護法運動。1917年8 月,護法派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旋建立護法軍政府,推孫中山為大元帥,陸榮廷、唐繼堯為元帥。軍政府出師北伐,南北戰爭遂起。但部分南方軍閥之支援護法,原亦為自求擴張勢力,又極力排斥孫中山。1918年5月,孫中山辭任大元帥,護法運動不了了之。

民國成立後,1916和1917年都發生帝制復辟,為何皆無法成功?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chu04_1
mainsite_psd_minchu04_1

左圖:安徽督軍張勳;右圖:復辟後的溥儀坐在乾清宮的寶座上。1917年6月,府院之爭日激,形勢對大總統黎元洪不利,黎元洪急召張勳赴京調停。但張勳率辮子軍入京後,突然在7月1日聯同康有為及一些清朝遺老擁立清末帝溥儀復辟。

mainsite_psd_minchu04_2
mainsite_psd_minchu04_2

       左圖:1917年溥儀復辟時的朝服像,當時他只有12歲;右圖:溥儀復辟後北京街道店鋪一度懸掛清朝龍旗。

mainsite_psd_minchu04_3
mainsite_psd_minchu04_3

1917年7月,張勳突然擁溥儀復辟,黎元洪急急逃往日本使館避難,同時電請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並請早前遭他免職的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段祺瑞隨即起兵討伐張勳。圖為段軍在紫禁城東門與張軍交戰。

mainsite_psd_minchu04_4
mainsite_psd_minchu04_4

                              《南北軍大戰天安門》圖,描繪1917年7月段祺瑞與張勳在北京天安門戰鬥的情形。圖的左方為張軍、右方為段軍。

mainsite_psd_minchu04_5
mainsite_psd_minchu04_5

                    1917年7月12日,張勳戰敗,遁入荷蘭使館,溥儀再次退位,復辟鬧劇僅12天即告終。圖為戰鬥結束後北京街頭的段祺瑞軍隊。

mainsite_psd_minchu04_6
mainsite_psd_minchu04_6

段褀瑞打敗張勳後,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南下廣州,號召護法,與北京的段褀瑞政府對抗。圖左:1917年7月孫中山抵達廣州後留影;圖右:1917年的廣州軍政府大樓正門。

mainsite_psd_minchu04_7
mainsite_psd_minchu04_7

  左圖:支持孫中山護法的海軍將領程璧光;右圖:1917年8月,孫中山在廣州宴請南下護法的海軍將士,二排右五為孫中山、右六為程璧光。

ebook

程璧光,廣東香山人,孫中山同鄉,曾參加甲午海戰、反清革命。1916年袁世凱死後,獲任為北洋政府海軍總長。1917年護法運動期間率部分軍艦南下,支持孫中山。

mainsite_psd_minchu04_8
mainsite_psd_minchu04_8

                               1917年9月,護法軍政府在廣州成立。

mainsite_psd_minchu04_9
mainsite_psd_minchu04_9

                               1917年9月在廣州成立的護法軍政府,以孫中山為大元帥(中),唐繼堯(左)、陸榮廷(右)為元帥。

mainsite_psd_minchu04_10
mainsite_psd_minchu04_10

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府今貌(左)及1918年孫中山《辭大元帥職通電》(右)。護法軍政府成立不久,出師北伐,南北戰爭爆發。但南方軍閥非真心支持護法,更排擠孫中山。1918年1月28日,支持孫中山的海軍總長程璧光被暗殺。1918年5月,孫中山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運動不了了之。

民國成立後,1916和1917年都發生帝制復辟,為何皆無法成功?

中國推行帝皇專制兩千多年,民眾飽受其害而對之深惡痛絕、堅決唾棄,故在二十世紀初共和潮流之下,不僅袁世凱推行洪憲帝制不得,後來張勳之推清末帝溥儀復辟也無法成事。相比之下,日本天皇權力雖遠不及帝制下的中國皇帝,但其天皇制度卻保留至今。這情況頗類似歐洲的法、英。法國君主專制遠超英國,最終通過革命而徹底廢除君主制,而英國之君主制則一直存在。至於歐洲大國中君主權力最盛之俄國,1917年革命後,君主制亦不復見。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