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四)傳統藩屬體制逐漸瓦解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3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3

在1840年前,中國這個天朝上國的藩屬體系尚稱完整,東有朝鮮、琉球,南有越南、暹羅、緬甸等。兩次鴉片戰爭後,國威不振,鄰國逐步離心,藩屬也漸不保。1879年,明清兩朝長期納貢求封的琉球已被日本所佔奪。及至中法戰爭結束,南方最重要的藩屬越南竟一舉歸屬法國,對中國損害極大。一方面,法國的侵略勢力以中南半島上的越南為基地,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今湛江市),並使之逐漸變成法國的勢力範圍,造成中國西南門戶洞開。另一方面,中國失去越南,標示以中國為首的藩屬體系面臨瓦解。中法戰爭後,中南半島諸藩屬國進一步受英、法控制。俄、英亦加緊在中國西邊擴展勢力。至於東北藩屬朝鮮,日本也對之虎視眈眈,成為下一場清日戰爭的必爭對象。

為何中法戰爭後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傳統藩屬體制會加速瓦解?

答案見下。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1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1

《中法會訂越南條約》讓法國正式殖民統治越南,法屬越南的統治首府最初設於西貢。圖為今越南胡志明市的西貢中心郵政局,又名西貢中央郵局。該郵局由法國於1886年至1891年間興建,1892年正式啟用,是法國殖民時期的第一座郵政局。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2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2

1902年,法國將其在中南半島殖民地的統治首府由西貢遷往河內,圖為今越南首都河內的法國殖民時期總督府。此大樓現為越南領導機關所在地。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3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3

1865年法國在柬埔寨的一處營地。1863年,法國已將柬埔寨納為保護國,1887年再將越南和柬埔寨合併,成立「印度支那聯盟(Indochinese Union )」,又稱「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 」,並繼續擴張。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4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4

1893年老撾成為法國保護國,納入「法屬印度支那」,老撾正式脫離與清朝的藩屬關係。圖為1912年「法屬印度支那」總督阿爾貝特‧薩羅(Albert Sarraut,圖中坐着並戴白帽者)視察老撾。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5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5

法國在中法戰爭獲利後,英國也加快搶奪中國西南藩屬緬甸。圖為1885年11月緬軍在第三次英緬戰爭中向英軍投降,此戰後英國完全吞併緬甸,時距《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簽署僅約五個月。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6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6

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推動暹羅改革的兩大著名國王,左起:拉瑪四世、拉瑪五世。暹羅原是清朝在中南半島的一個重要藩屬國。隨着西方勢力介入,清暹關係漸起變化。1869年暹羅向清朝要求廢除朝貢,建立與西方國家一樣的平等關係,清朝不許,但暹羅仍停止朝貢,清朝莫奈之何,等於結束與清朝的宗藩關係。

ebook

暹羅今稱泰國。在整個殖民地時代,泰國是中南半島唯一一個由始至終保持獨立、沒有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國家,這和1851至1868年在位的國王拉瑪四世蒙固及1868至1910年在位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之治國政策關係重大。兩位國王共在位六十年,其間致力改革,在保持自身傳統之下引入西方的先進文化、教育、制度,為泰國往後的發展和穩定貢獻巨大。外交方面,與英、法保持友好關係,在英屬緬甸及英屬馬來亞、法屬印度支那兩大殖民勢力中間發揮緩衝作用,令英、法都願意保持泰國獨立。近代東亞國家的改革中,除日本明治維新外,只有泰國的改革稱得上成功。兩位國王深受本國和外國尊敬,生平富傳奇色彩。拉瑪四世的故事,成為後世小說、舞台劇、電影的題材,其中1956年的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由尤伯連納(Yul Brynner)飾演拉瑪四世,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99年的電影《安娜與國王》(Anna and the King),則由周潤發飾演拉瑪四世。至於拉瑪五世,獲尊稱為「朱拉隆功大帝」、「泰國現代之父」,泰國最高學府朱拉隆功大學,即以他命名,其統治的四十餘年被認為是泰國近代史上的黃金時代。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7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7

中亞浩罕汗國的浩罕城。位於今烏茲別克的浩罕汗國本為清朝西邊藩屬,1876年為俄羅斯所滅。早在法國併吞越南前,列強已開始染指中國其他周邊藩屬,當中俄羅斯即不斷在中國西邊擴展勢力,中國無力阻止,西邊藩屬漸失。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8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8

中國西邊的愛烏罕(今阿富汗)曾向清朝入貢,隨着外力介入,這種關係亦趨瓦解。由於位處南亞和中亞要衝,十九世紀的阿富汗成英、俄爭奪對象。英國分別在1839至1842年以及1878至1880年發動兩次阿富汗戰爭,但因阿富汗人頑強抵抗,令英軍吃盡苦頭。圖為1879年英軍在第二次阿富汗戰爭中渡河時的狼狽情況。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9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9

西邊藩屬不靖,東部藩屬亦然。1879年日本吞併中國藩屬琉球,改為沖繩縣。圖為琉球王宫首里城今貌。吞併琉球後,日本將目標指向中國東北的另一藩屬朝鮮,於1894年觸發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最終不但保不了朝鮮,自身更陷入深淵。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10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4.10

《廓爾喀貢象馬圖》(局部)。廓爾喀,香港稱為啹喀,今尼泊爾,原為清朝藩屬國,五年一貢。十九世紀英國加強介入廓爾喀,至1908年將該國完全控制,並禁止其再入貢清朝,令清朝失去最後一個藩屬國,標誌着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藩屬體系正式告別歷史舞台。

為何中法戰爭後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傳統藩屬體制會加速瓦解?

中法戰爭前,列強已插手中國的周邊藩屬,一些藩屬如浩罕汗國、琉球已遭吞併。但因地處偏遠,未直接影響中國本土,清廷不欲多生事端,也就採取放棄態度。越南接鄰廣西和雲南,一旦有失,必嚴重威脅中國的南方和西南方,故清廷一度強力介入。越南最終仍是不保,而且是清朝在戰事轉向有利於己方時將其放棄。越南一失,暴露出清廷根本無力或無意傾全力保護藩屬,列強遂更加肆無忌憚地奪取中國藩屬,大大加速瓦解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傳統藩屬體制。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1、2、3、4、7、8、9)、FOTOE(圖10)、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