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七)有識之士始探寰宇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4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4

鴉片戰爭時期軍事與外交的失敗,造成朝野震動,尤引起知識界的反思。據載戰爭已打了兩年,道光二十二年的上諭竟詢問:「究竟該國地方周圍幾許?所屬國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無旱路可通?平素有無往來?」令屬下「據實具奏,毋任諱匿」。為了知己知彼,一些有識之士乃着手編譯世界知識圖書。其中,林則徐一面禁煙備戰,一面讓人翻譯英國人慕瑞(Hugh Murray)的《世界地理大全》 (Cyclopaedia of Geography, 1834),親自潤色、編輯成《四洲志》一書,開風氣之先,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受林則徐囑託,編撰了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歷史地理鉅著《海國圖志》(1843年五十卷本,後成百卷)。另一部中國較早的世界地理志,是徐繼畬的《瀛寰志略》(1848)。此外,龔自珍在鴉片戰爭前夕已提出不少改良主張,故梁啟超云「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馮桂芬則有《校邠廬抗議》(1861),主張採西學、製洋器、改科舉。他們均屬近代開風氣之先的傑出知識先驅。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出現那麼多有識之士,為何卻難以挽救衰敗的頹勢?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1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1

                                                             浙江杭州龔自珍故居內的龔自珍塑像。早在鴉片戰爭前,龔自珍已提出革新

                                                             主張,其思想影響到後來的變法圖強。

ebook

龔自珍,清代中期思想家、文學家。自幼受外祖父段玉裁指導,學問淵博。後見嘉道年間經濟衰敗,社會危機日益深重,轉而致力經世之務,提倡「更法」,影響了後來的變法圖強運動。其《己亥雜詩》中的「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膾炙人口。他的著名散文《病梅館記》亦寄託了革新的思想。有《龔自珍全集》存世。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2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2

林則徐在禁煙期間,積極探求域外大勢,派人收輯、翻譯外文資料,《四洲志》就是在其推動下編譯成書的。

ebook

《四洲志》翻譯自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簡述世界四大洲三十多國的地理、歷史及政情,是當時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世界地理志,開風氣之先,林則徐因而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3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3

                                                              魏源,清代後期思想家,提倡新思想,是林則徐的好友。所著《海國圖志》

                                                              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重要著作之一。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4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4

魏源的《海國圖志》,初版成書於1843年,是一部介紹世界科技、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圖為《海國圖志》中的荷蘭和北意大利地圖。

ebook

《海國圖志》序言道,此書是「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意謂學習外人的先進技術以遏制外人的侵擾。可惜《海國圖志》在中國作用不大,反而後來傳到日本,受到重視,對明治維新有所啟發。1862年,日本幕府派遣代表團到清朝考察,其成員之一高杉晉作在上海買書,詢問書店是否有《海國圖志》或林則徐等開明知識份子的書,書店老闆回答沒有。高杉晉作在日記中寫道:「清人的思想和中華的正道相差太遠,清朝知識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實學。」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5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5

山西太原平遙古城文廟超山書院前的徐繼畬像。徐繼畬,清代後期學者,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瀛環志略》是其重要著作。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6.3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6.3

《瀛環志略》刊行於1848年(道光戊申,見圖),收錄多個國家的地圖,包括上圖所見的英倫三島地圖。作者徐繼畬在書中推崇西方政治制度,在當時而言,其思想屬非常前衛。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7
mainsite_psd_yapian07_2019-07

江蘇蘇州吳中區木瀆古鎮馮桂芬故居內的馮桂芬雕像。馮桂芬,清代後期思想家、散文家,提出「採西學、製洋器、籌國用、改科擧」的新建議,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校邠廬抗議》是其重要著作。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8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8

《校邠廬抗議》成書於1861年,對清朝往後的改革有一定影響。

ebook

《校邠廬抗議》全書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生產、經濟等諸領域,提出向西方學習。其中採西學、製洋器、籌國用、改科擧等多項建議,影響了後來的洋務運動。至於「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主張,後來被張之洞等概括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影響了日後清朝的變法圖強理論。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9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09

鴉片戰爭令中國人驚歎外國輪船等之器物先進,有加以研究者。圖為鄭復光《火輪船圖說》中的火輪船全圖。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10
mainsite_psd_yapian07_aug21-10

鴉片戰爭令更多人認識和研究西洋火炮。圖為丁拱辰的《演礮圖說》。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出現那麼多有識之士,為何卻難以挽救衰敗的頹勢? 

清朝在康雍乾盛世後即步向中衰,經濟不景、吏治敗壞、軍兵懶散、民變時生,可謂病入膏肓。清代中期雖無原來大規模的文字獄,但朝野上下大多安於現狀,不願重用人才革新,而許多有識之士不但未得重用,而且常被罷官貶斥。林則徐因禁煙而被革職流放;龔自珍屢揭時弊、忤其長官而辭官南歸;魏源曾以「遲誤驛報」、「玩視軍機」被革職,晚年潛心學佛;徐繼畬也多次被貶斥或降職。當然,即使清廷重用賢才,也不代表可即時挽回頹勢,因當時中國精英階層都是讀四書五經出身,沒有認識到中國落後是制度上的本質問題。他們總覺得學些西方表面的東西即可,因此有「師夷長技以制夷」等粗淺之說。他們的認識是在歷次的失敗中,逐漸加深的。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1、3、5)、FOTOE(圖7)、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