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甚麼是「元辰」?

1302phn001_a
春節
1302phn001_a

「春節」在古代多稱為「元辰」、「元正」、「正旦」或「元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年」的概念,是與古代的天文節律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性緊密相聯的。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環往復,人們在取得好收成時,總要慶賀一番,久而久之就成為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就有果實豐收和穀穗成熟的象徵意思。

 

關於春節過年的傳說,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關於「年獸」的說法,人們慶幸沒有被可怕的年獸吃掉而相互恭賀;二是玉皇大帝曾聽信讒言要四海龍王淹死人們,幸虧觀世音菩薩搭救,才免除了人們的浩劫,所以大年初一時,人們見面時總要互道「新喜」。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並不一致。1911年辛亥革命後,曾採用西曆曆制,把西曆(即陽曆)一月一日稱為「新年」或「元旦」,而將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節之習俗風尚

春節的習俗活動,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開始到正月十五的「鬧元宵」,時間跨度之長,節日內容之豐富,勝於其他節日,包括大掃除、辦年貨、貼春聯及年畫、年夜飯、放爆竹(隨着時代改變,很多地區都禁止放爆竹了)、拜年、舞龍和舞獅。

1302ph008
慶新年的年畫
1302ph008

春節食品

春節期間,人們興高采烈,在春節食品方面自然也很講究。中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各個地區的人民都各有其特別喜愛的名菜佳餚和花色品種,不過吃餃子、湯圓、年糕和年糉等都是春節共同的習俗。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春節食品。據專家考證,最遲在五代十國的北齊時,就有「形如偃月」的餃子食品了。到明清時代,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已經相當盛行。一般在除夕夜包成,待到子時(即午夜12時)吃,此時也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因外形似元寶,意味着有好運氣的意思。年糕是全國性的春節食品,因「糕」與「高」同音,吃年糕是取其年年高升之吉祥寓意。據說年糕最初用作年夜祀神、歲朝供奉祖先之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湯圓,因它「飄」在碗裡,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邊,象徵團圓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愛吃的春節食品。俗語云:「各處鄉村各處例」,中國幅員遼闊,有的地區還有過年吃糉子的習慣,象徵「天天都足食,歲歲有餘糧」的意思。在不少地區春節初四之前,吃的都是頭幾天做好的:北方大多吃饅頭,南方則吃年前蒸煮好的「陳飯」,名叫「萬年餘糧」,意思是年年五穀豐登,歲歲有餘糧。

1302ph007
古時人們慳吃儉用,卻很重視大除夕的年夜飯,至今老一輩的農民仍如是(攝於2001年浙江)
1302ph007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2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