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對童蒙非常重要。古時出現不少治家格言,著名的有朱柏廬所撰《朱子治家格言》,通稱《治家格言》。另外,亦有由朱熹所寫的《朱子家訓》及金纓編集的《格言聯璧》。這些讀物教導童蒙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有些則提升到國家層面,教導忠君愛國。
《治家格言》由微觀大
《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廬是清代人,他撰寫這書的目的是向家人、後輩傳授修身、治家、為人、處世的根本道理。顧名思義,《治家格言》用格言形式寫成,兩兩對偶,文字通俗簡練,是家喻戶曉的讀物,廣泛用於啟蒙教育。
《治家格言》的內容主要提倡勤儉節約、重義輕財、和睦親鄰、去惡為善、體恤孤寡和貧苦等,當中有些道德觀念和言論見解,即使在現代社會也有實際意義。全書共有三十則,簡明扼要,所述頗多可取,如勸人讀書上進、知足常樂。例如開首三則:
讀書「非徒科舉」,為官「豈計身家」是針砭時弊之論;「勿飲過量之酒」,「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既為養生之談,亦含愛護動物之見。「屈志老成」、「凡事留有餘地」、「守分安命」等格言,都反映傳統的中和思想。不過當中一些倫理觀念,帶有當時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對婦女的看法出現偏差,已經不合時宜。至於勸喻「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之類的見解,是具教誨意義。後世的《增廣賢文》,亦採納《治家格言》的部分內容。
必須指出,「朱子」通常指南宋理學家朱熹,他亦撰有《朱子家訓》,作為族人處世的訓誡,因此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常被誤認為朱熹所著。其書廣泛流行,恐或多少與此有關。提到《治家格言》的時候,應避免使用《朱子治家格言》或《朱子家訓》之名,有助減少誤會,不致引起混淆。兩位朱子相隔近千年,所述多有共通之處,大抵朱熹簡約扼要,朱柏廬則較具體而微。
《朱子家訓》義高遠大
朱熹所撰的《朱子家訓》,陳義較高,強調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柔,事師長貴乎禮,交朋友貴乎信,敬老愛幼,有德者尊之,不肖者遠之。朱熹所撰的格言中,有多則值得大家細味,如:
《格言聯璧》集大成
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學者金纓編集的《格言聯璧》,共收格言六百餘條,洋洋大觀。全書分為十一類,前五類依次為學問類、存養類(存心養性)、持躬類、攝生類(保養身體)、敦品類,多教人成長之道;後六類包括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多教人處世之方。多用排比句式和四六句式,言詞優雅。試舉數例:
《格言聯璧》依照古人尊師重道之風,總結古人極為民主的人際學習方式,在尊人中尊己,立人中立己,覺人中覺己,利人中利己。或謂此書直追宋明理學,或謂秉持佛宗修心之要,當中亦不乏道家精髓,儒道互補,三家互通,呈現中華文化之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