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2123phn010_01
濟南市舉辦詩詞大會,兒童在會上學習《弟子規》。(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3phn010_01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亦有校規要遵守。中國最古老的校規可說是《弟子職》,古代最著名的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在明代時期有《洞學十戒》,清代出現的《弟子規》於清代中葉以後更是廣泛流傳。

 

中國最古老的校規

《弟子職》可說是中國最古老的學校規則,原屬《管子》中的一篇,相傳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所作,在漢代受到重視,南宋時朱熹將《弟子職》編入《儀禮經傳通解》,並加以注解,自此成為重要的蒙學教材。《弟子職》共有九則,是中國古代內容最全面、記述最清晰的學校規則,後世的官、私學校和書院,均以此作為制定學規的藍本。謝寶耿主編《中國蒙學名著鑒賞辭典》認為,「它不但對弟子的學習和修養具有意義,對人的一生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同時又指出:「《弟子職》對學生的要求相當全面、具體而嚴格,甚至有些苛刻。今天看來,有些觀念有着明顯的奴役性,甚至有片面或嚴重錯誤,絕不能照搬使用。」例如:「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執事有恪。攝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徹盥,汎拚正席,先生乃坐。」大意是指年少的學生,要晚睡早起,清晨打掃前要先洗手漱口,做事要恭敬謹慎。為老師擺設盥洗用具,待老師洗漱完畢,要收拾盥洗用具,打掃室房擺好講席,讓老師講課。

202123phn011_01
管仲塑像,山東淄博臨淄齊國歷史博物館(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23phn011_01

白鹿洞書院的《洞學十戒》

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始建於宋代,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經歷了宋、元、明、清四代,培養出不少士子。明代高賁享曾任江西提學副使,他撰寫了《洞學十戒》,「洞學」即白鹿洞書院。顧名思義,《洞學十戒》有十條戒規,全是告訴學生不可犯的事情,全篇言簡意賅。十戒如下:

  1. 「立志卑下」,戒立志低下短小,鼓勵學生要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不要看輕自己。
  2. 「存心欺妄」,即戒故意欺騙、弄虛作假,強調要努力充實自己的學問,不應大言不慚,互相標榜吹噓,一味着意追求虛名。
  3. 「侮慢聖賢」,即不可輕視和怠慢聖人賢士,要尊敬聖賢和他們的著作,不可「將聖賢正論格言作戲語」。
  4. 「陵忽師友」,不可欺凌輕慢老師和同學,「謂如相見不敬,退則詆毁貴善不從,規過則怒之類。」敬重老師和友愛同學,是學校教育及群體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5. 「群聚嬉戲」,強調學生聚在一起的時候,要懂得自律,注意言行舉止,不應放任地嬉笑胡鬧,做不文雅的事情。這些言談動作不僅妨礙甚至荒廢學業,而且還會敗壞自己的德行。
  6. 「獨居安肆」,不要在獨處時散慢放縱,須嚴以律己,自我完善。例如太陽升得很高仍不起床,大白天睡懶覺,坐立時東歪西倒等,都是不好的習慣。
  7. 「作無益之事」,即不要做沒有好處的事情,如賭博之類,旨在勸喻學生掌握時間,知所緩急。
  8. 「觀無益之書」,就是不要看無助於學習的書籍,即無關聖人道理的書。必須指出,這一條的目的是告誡學生在準備考試前不宜看閒雜書籍,不能據此而認為「謂如老莊、仙佛之書,及《戰國策》、諸家小說、各文集」都是「無益」的。
  9. 「好爭。朋友同處,當知久敬之道、通財之義。若以小忿小利輒傷和氣,與途人無異矣。」即是說,做朋友要真誠相待,學會諒解和寬容,友誼才會長久,否則就跟不相識的途人沒有分別了。
  10. 「無恒」,即要有恒心。在校讀書的學生,如非有急事不能曠課,學習時要有規律,千萬不可時做時停,必須持之以恒,學問才會有成。
202123phn012_01
白鹿洞書院的匾額(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3phn012_01

《弟子規》廣泛流傳

《弟子規》是清代學者李毓秀編著的學規。「弟子」指年幼的人,此書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教授道德教育的啟蒙讀物,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弟」。《弟子規》用三字句寫成,共1080字,作為學子處世的規範,通俗易懂。此書〈總敍〉明言其編排次序,是根據《論語‧學而》所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書內容分為四部分:一、教導兒童要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是對待長輩的行為規範;二、平時的衣食住行、言語,以及自我修養等方面的規範;三、怎樣處理人際關係,提倡以仁愛待人;四、講述讀書學習的重要,強調「力行」是「學文」的基礎,必須學習文化和努力實踐。

202123phn013_01
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孩子們站在數千年銀杏樹下吟誦《弟子規》。(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3phn013_01

近代的學校,校規各有不同。有些也以繼承宋代書院教育為宗旨,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創辦時定有《新亞學規》二十四條,首三條的內容是:「一、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二、做人的最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三、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為求學做人之中心基點。對人類文化有了解,對社會事業有貢獻,為求學做人之嚮往目標。」

 

延伸閱讀:

  1. 孫運生主編《弟子規‧千字文‧訓蒙駢句》,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年。
  2. 謝寶耿主編《中國蒙學名著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3. 周佳榮著《錢穆在香港:人文、教育、新史學》,香港:三聯書店,2000年。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8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