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2121phn001_01
唐代朝廷元日大朝賀模型,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公園博物館展品。(圖片提供:古橙文化/FOTOE)
202121phn001_01

中華民族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深厚的政治傳統。古代中國的政治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當中包括儒家政治思想的起源、天道觀、「家天下」的觀念、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的形成、黃老思想的治國理念等。這些政治發展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周代的周公姬旦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較有系統地提出政治觀點的思想家,創設了中國傳統政治和法律的初貌。他提倡君主應要「敬德保民,明德慎罰」,君主要重視自身的品德修養,遵守天命的規範,謹慎地治理國家。「保民」的方法就是勤政愛民,做到施政卓越,明察秋毫,賞罰分明。他的這種治國理念,為孔子所繼承,發展出儒家的政治思想——「以德治國」。

 

在古代,儒家主張「為政以德」和法家主張「強權為本」的兩種政治取向,都各有追捧。為政以德的觀念,是要君主尊重臣子,愛護人民,反對戰爭,希望以德服眾。這主張是深信人性本善,具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強權為本則認為人性本惡,必須以刑法、戰爭等方法來強制人的行為,以操控臣民。儒家的道德政治有助於籠絡人心,營造和諧的社會氣氛;法家的強權政治則有利於提升國力,達到顯著的管治效果。

 

古時人們對天象認識有限,因而對天存有敬畏之心,並把天賦予人性化,認為天能判斷是非,施行賞罰,這種觀念稱為「天道」,是古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內涵。天道觀在商朝已有,君主是主持占卜和解釋卜辭的人,因此亦擁有了政治的支配權,天意天威往往成為統治者用作維護權威的工具。

 

中國古代沒有今天民族國家的觀念,各王朝所持的是天下觀。天下觀起源於先秦時代,當時對天下的定義就是王者的土地,而「家天下」的觀念,是在儒家思想道德觀念下所產生。家天下的觀念,令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國家、天下就等同於君主的家族,是君主的私有財產。君主集所有權力於一身,君主按個人的喜好來施政,決定了國家的興衰,造成了不少弊端。

 

黃老思想及無為而治都是源於老子的道家思想。黃老思想是假託黃帝名義及吸收老子的道家思想而來,大約起源於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中葉。這學說認為統治者自身必須達到「虛靜無為」境界,才能客觀地判斷事物的本質,分辨是非,主張要按照「道」的規律來立法、管理,並肯定道德規範的社會作用。而「無為而治」的理念,往往在政權初立、民生凋敝的情勢下產生,使社會經濟漸趨復甦。

 

君臣關係在歷朝歷代中都有不同,但總體而言,古代的君臣關係主要是君尊臣卑。自秦代以後,君主集權為統治者所樂用。漢代亦確立了「君為臣綱」的倫理規範,界定了君臣的主從關係。如唐代官員在與皇帝議政時有席可坐,但在宋代君主對臣子賜坐就變成一種特殊的恩寵。到了明代,臣子必須跪對;清代的官員對君主更要三跪九叩,自稱奴才。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4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