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明十三陵內不能參觀的陵寢

1205phn009_01
景陵(圖片提供:聶鳴/FOTOE)
1205phn009_01

獻陵

在天壽山西側,與長陵相距約1里,地名黃山,埋葬着明朝第四個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明仁宗),年號洪熙,在位僅10個月(1424—1425年),合葬的有皇后張氏。明仁宗是個節儉的皇帝,就連陵寢也提出要從儉,因此獻陵規模較小,在仁宗死後用了3個月時間就建成。

 

景陵

在天壽山東側,與長陵相距約1.5里,地名黑山,埋葬着明朝第五個皇帝、明仁宗的長子朱瞻基(明宣宗),年號宣德,在位10年(1426—1435年),合葬的有皇后孫氏。宣宗在位期間施行仁政,與民生息,史稱仁、宣兩朝為「仁宣之治」。景陵是在宣宗去世之後開始營建,從獻陵制,亦較為簡樸。

 

裕陵

在獻陵西北,相距約3里,地名石門山,埋葬着明朝第六個皇帝、明宣宗的長子朱祁鎮(明英宗),他有前後兩個年號:正統(1436—1449年)和天順(1457—1464年),共22年,中間由他弟弟朱祁鈺做了8年皇帝(明代宗),年號景泰。裕陵中合葬的有皇后錢氏、周氏。明英宗9歲即位,重用太監王振,朝綱廢弛,1449年「土木堡之變」中被蒙古族瓦剌部首領也先俘虜,1年後被放回,幽居7年後發動「奪門之變」,廢明代宗,再次登上皇位,是明代唯一兩次登基的皇帝。他死前,下令廢除宮妃殉葬,結束了這種殘酷的人殉制度。

1205phn008_01
裕陵(圖片提供:尹楠/FOTOE)
1205phn008_01

茂陵

在裕陵西,相距約1里,地名聚寶山,埋葬着明朝第八個皇帝、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明憲宗),年號成化,在位23年(1465—1487年),合葬的有皇后王氏、紀氏、邵氏。憲宗即位之初,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大赦天下,但後來政治趨於腐敗,宦官當道,各地反抗不絕。茂陵從裕陵制,不失其豪華,但因年久失修,不少建築已經倒塌。

1205phn007_01
茂陵大門(圖片提供:聶鳴/FOTOE)
1205phn007_01

顯陵

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北7.5公里,有近五百年歷史,它於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顯陵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顯陵的主人興獻王朱祐杬沒有做過一天皇帝,是明朝第八個皇帝明憲宗的次子,成化年間冊封興王,食邑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正德十四年卒,諡號獻,稱興獻王,同年葬此。他的兒子朱厚熜做了嘉靖皇帝(明世宗)後,於嘉靖三年(1524年)追尊其父為恭睿獻皇帝,改獻陵為顯陵。

 

顯陵的建築規模和祭掃制度與其他皇陵大體相同。顯陵有兩座大紅門,因當年按王爺等級建造陵墓時,已建有一道大紅門,嘉靖皇帝的母親逝世後將靈柩運回鍾祥與其父合葬時,又加建了一道大紅門。這一構造,也頗具特色。大紅門西側的一池水格外引人注目,祾恩殿前還有一池水,這兩池水分別稱為「外明塘」和「內明塘」,前者橢圓形,後者正圓形。一條拐了五道彎的水道(上面架有五道御河橋)自北向南穿陵區而過,注入陵西的莫愁湖。陵中有水道和小湖,平添一種美景,這是中國皇陵中獨有的設計。陵的東西兩面建有高大的圍牆,高6.5米,寬近2米,這是顯陵又一與眾不同之處,即有兩道羅城。外羅城城牆總長度3,438米,整體呈寶瓶狀,面積達58萬平方米。其他的明陵均只有一道圍牆,呈長方形,相當於現在顯陵中包圍祾恩殿的內羅城。就佔地面積而言,顯陵大於北京任何一座皇陵。明末農民起義破壞了顯陵的幾乎所有的地面建築,陵園木造部分都被李自成起義軍付諸一炬。

1205ph026
顯陵神道
1205ph026
1205ph025
顯陵方城明樓
1205ph025

泰陵

在茂陵西北,相距約2里,地名史家山(亦名筆架山),埋葬着明朝第九個皇帝、明憲宗的第三子朱祐樘(明孝宗),年號弘治,在位18年(1488—1505年),合葬的有皇后張氏。孝宗是明代中葉的賢君,勤於政務,任用賢才,出現了「弘治中興」的治世局面。泰陵有的建築在清康熙時已殘壞,其現狀較茂陵更為嚴重。

 

康陵

在泰陵西南,相距約2里,地名金嶺山(亦名蓮花山),埋葬着明朝第十個皇帝、明孝宗的長子朱厚照(明武宗),年號正德,在位16年(1506—1521年),合葬的有皇后夏氏。武宗好淫樂,奢侈無度,不問國事,造成宦官專政,各地起義此起彼伏。他無子。溺水得病而亡。

 

永陵

在景陵東南,相距約3里,原地名十八道嶺,後改名陽翠嶺,埋葬着明朝第十一個皇帝朱厚熜(明世宗),年號嘉靖。他是明朝第八個皇帝明憲宗第四子朱祐杬的長子,因明武宗無子而得以入繼皇位,在位45年(1522—1566年),合葬有皇后陳氏、方氏、杜氏。明世宗是昏庸的皇帝,一生迷信道教,希望得道成仙,很少過問政事,由嚴嵩專國20年。他親自過問巡視永陵的修建,故永陵用料考究,規模宏闊,僅次於長陵。據記載,永陵的地宮是仿照道教的「九重法宮」形式修建。

 

慶陵

在獻陵西北,相距約1里,地名黃山二嶺,埋葬着明朝第十四個皇帝、明神宗的長子朱常洛(明光宗),年號泰昌,在位僅1個月(1629年農曆八月初一至九月初一)便崩逝,年39歲,是明朝享國最短的皇帝。合葬的有皇后郭氏、王氏、劉氏。慶陵原是明代第七個皇帝明代宗朱祁鈺預建的陵墓。由於英宗復辟後,不再承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故朱祁鈺死後被埋葬到北京西山的金山口(景泰帝陵),留下這座空陵穴。明光宗由於即位1個月就死去,朝中一下子死了兩個皇帝(神宗及光宗),情況十分混亂,一時顧不上再選陵地,就把明光宗匆匆埋進這個空陵穴中。

 

德陵

在永陵東,相距約1里,地名檀子峪,埋葬着明朝第十五個皇帝、明光宗的長子朱由校(明熹宗),年號天啟,在位7年(1621—1627年),合葬的有皇后張氏。熹宗即位後,由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政治黑暗,而後金(清)已攻取了遼陽、瀋陽,但熹宗卻不問國事,只知嬉戲,明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在熹宗死後修建,當時由於國家財政匱乏,故規模較小。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