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304phn002_01
《墨子》,明刊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楊興斌/FOTOE)
0304phn002_01

《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子》共71篇,目前僅存53篇。這53篇文章是墨子和他的弟子,經過漫長的歲月集體寫成,其中《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非命》等篇是墨子的弟子記錄墨子的學術演講詞,文風連貫,思想統一。《非儒》、《耕柱》、《貴義》等篇,是墨子的弟子記錄墨子的言行集。《親士》、《修身》、《所染》、《法儀》等篇,是墨家後進學者發揮墨子思想的雜論。《經》上、下,《經說》上、下,《大取》、《小取》等六篇,被稱為《墨辯》或《墨經》,是墨家後進學者的邏輯學和科學著作。《備城門》、《備高臨》、《備水》、《備穴》等篇,被認為是墨家的軍事學著作。墨家著作內容豐富,思想全面,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術流派。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劇烈變動的時期。傳統的社會制度瓦解,新生的社會秩序尚未成型,因而形成列國爭雄的局面。由於戰亂不止,政變頻繁,國無寧日,最終這些苦難都要由下層民眾來承擔。同時,社會上也存在着嚴重的貧富懸殊現象。於是,擺脫這種不平等、不安定的社會環境,進入和平、安寧、平等、互助、富裕的理想世界,就成為當時中國百姓的共同願望。墨子的學說正要為百姓提供一個開創治世的方案。從平民的立場出發,墨子認為解脫當時社會種種苦難的方法共有十條:即兼愛(無差等的愛)、非攻(反對攻伐)、天志(肯定天的意志)、明鬼(相信鬼神的存在)、尚賢(推崇賢士)、尚同(主張意見與上級相同)、節用(節儉)、節葬(節省喪葬的花費)、非樂(反對音樂)、非命(反對命定論)。

0304ph004
《墨子》書影
0304ph004

公元前439年,墨子成功阻止楚國進攻宋國,因而受到列國諸侯的看重。次年,恰逢楚惠王在位五十年,墨子從魯國來到楚國,將自己的著作獻給楚惠王。楚惠王看後說:「這真是一部好書呀,我雖然不能得到天下,但樂於供養賢人。」然而,楚惠王雖讚賞墨子的著作,卻沒有實踐書中的理念。最後,墨子還是離開楚國。由此可見,雖然各國諸侯基於不同的現實考慮,沒有實行墨子的學說,但墨子的著作在他生前已經很受重視。

 

墨子的學說沒有被楚惠王採納推行,於是他便問楚國的士大夫穆賀,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學說是由「賤人」(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提出來,所以才不被楚王接受。墨子還說:「一劑好的藥,關鍵在於能治病,而不在於是由誰開的藥方。」戰國末年,儒家的著名學者荀子指出其中奧妙:「孔子之道是『君子之道』,而墨子之道則是『役夫(供人役使的人)之道』」,意思是代表平民利益的治國之道,當然難為統治者所接受。

bulb

荀子

荀子生於約公元前313—前238年,名況,趙國人,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