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歷代名人在黃山

1213ph032
坐落於黃山溫泉風景區的徐霞客像
1213ph032

雅好山水,寄情山水,是中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名山吸引着名人,名人心慕着名山。名山因擁有眾多名勝而魅力永久,名人又為名勝增輝添彩,名人必有佳作,佳作傳世,名山增輝。特別是明代徐霞客兩度登臨黃山,嘆為「生平奇覽」,並寫下「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勝譽。

 

李白醉遊黃山

傳說一天李白提着美酒,經湯泉沿桃花溪而上。一路上,松濤泉鳴,靈鳥歌唱,奇卉飄香,李白樂得不停地叫好。當他路過虎頭岩上,有一塊大石橫臥道旁,李白望而又行。在溪旁山畔,有巨石如琴;崖上泉水,飄然而下,滴落在石琴上,發出錚錚琮琮的樂聲,十分悅耳。李白返回道旁巨石坐下,一邊高歌,一邊飲酒,不覺大醉。他踏着醉步,繞石三圈,弄潑瓶中美酒,還不斷點頭,人石皆醉。這巨石後來被稱為「醉石」,泉名為「洗杯泉」。崖上泉水為「鳴弦泉」。古詩云:「石崖懸琴琴最寒,五更三點是誰彈?清聲流出相思淚,日照風吹竟不乾。」據說「洗杯泉」三字,為李白筆跡。「醉石」二字為王寅題。

1213ph031
秋醉黃山
1213ph031

徐霞客兩度遊黃山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他不滿明末政治黑暗,終身不入仕途,立志考察大好河山。據記載,徐霞客每次外遊:「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他曾二臨黃山。第一次於1616年初春,他冒着風雪攀登黃山,遊覽了湯泉、慈光寺、獅子林、石筍矼、光明頂等地。他第二次上黃山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他不顧僧人勸阻,決意上天都峰。經歷無盡艱辛,才登上天都峰頂。另外,他在登上蓮花峰後,得出蓮花峰高於天都峰的結論。他在《遊黃山記》(後)寫道:「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上」,「天都亦府道矣!」天都峰僅比蓮花峰低54米,可見徐霞客的判斷十分準確。

 

朱元璋黃山脫險

傳說朱元璋與元兵交戰,敗後逃到黃山鰲魚峰下。高峰阻擋,無路通行,於是他跪地祈求上天賜給生路。說來也怪,這時蓮花峰頂的仙翁雲帚一指,頃刻間掉下一塊三角狀巨石,形成一個狹窄石洞,朱元璋叩拜仙翁後即穿洞而過。此時,蜘蛛很快在洞口結上了蛛網。元兵追到時,看見洞口結的網,無人穿過,便撤兵而去。這塊三角形的巨石便是有名的「鰲魚洞」。此外,有傳現在位於黃山市屯溪東郊的「花山謎窟」,是當年朱元璋與部下朱升屯兵及儲糧之地。

1213ph033
這便是相傳救了朱元璋一命的鰲魚峰
1213ph033

普門和尚開發黃山

普門,生於明朝萬曆至天啟年間(1573─1627年)。他原姓奚,自幼父母雙亡,後出家當和尚。普門在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到黃山。他到黃山前曾做夢,見如來大佛的弟子文殊菩薩,把他領到一座雲海縹渺的仙山,並指此處為修煉之地。這美夢激發他訪尋名山之心。後來他到黃山遊後,仿如重臨舊地,他攀登了前人未到的天都峰絕頂,並打通了前往玉屏峰之路。普門登天都峰頂後,決定在玉屏峰建寺,名「文殊院」。後在硃砂峰旁建慈光寺(今慈光閣)。由於慈光寺得皇帝命名,頓時盛名四播。全國各地來寺者絡繹不絕,黃山的建設也隨之而增加。現在不少遊覽黃山的主要道路、橋樑等都是在普門和尚開發的基礎上修建。所以,普門可算是開發黃山貢獻最大的人。

1213ph034
群峰爭豔
1213ph034

近代名人在黃山

近代文人郭沬若、老舍、郁達夫、陶行知等,都曾上黃山遊覽及賦詩。如老舍有《黃山小詩》描寫黃山景色:「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畫家黃賓虹、劉海粟、張大千、潘天壽及李可染等都曾在黃山揮毫,繪下不少名作。

 

中國領導人也被黃山深深吸引。1979年7月11日,鄧小平到黃山視察,並提倡發展黃山的旅遊事業,揭開了黃山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序幕。2001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到黃山視察,並寫下了《登黃山偶感》詩:「遙望天都倚客松,蓮花始信兩飛峰。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雲濤萬里紅。」

1213ph035
鄧小平當年視察黃山,雖已屆高齡,依然健步如飛
1213ph035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