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自古就有慈善思想?

20902ph001
雲南紅十字會在地震災區救治災民
20902ph001

慈善事業是一種有益於社會與人群的社會公益事業,是在政府倡導下,由民間團體和個人自願組織活動對社會中遇到不幸的人,不求回報地實施救助的一種無私奉獻的事業。儒家的慈善思想來自儒學的「仁愛」價值觀,包括「民本」、「大同」、「義利」思想觀念在內。「仁」是孔孟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將寬懷容人、恩惠助人等當作「仁」。孟子則更注重解人危難和救人性命,把愛護生命當作至仁,濫殺無辜當作非仁。從孔子的「仁者愛人」到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儒家的慈善思想理論逐漸豐富和完善。民本思想是儒家學說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儒學中這種民為邦本的思想,反映到社會慈善觀方面,就是主張君主要「惠民」,實施仁政。這種思想推及於社會生活,便成為歷代王朝統治者實行種種惠民政策的文化基礎和思想淵源。

20902ph002
清道光《孟子聖跡圖‧列國尊賢》
20902ph002

佛教傳入中國後,形成了以善惡觀、人生觀為主要內容的中國佛教倫理思想,其勸善理論特別豐富。佛門認為,只有不斷改過,才能心地清淨,修成善果。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佛寺及其僧人乃奉行不殺生而行放生,建放生池、立放生會;以不偷盜而行施捨,設善堂、建義局。佛家行善的方法也有其特別的論述,諸如「修福田」、「布施」等。佛教為實現勸善化俗的目的,提出了因緣業報說。這種業報輪回之說,給人的倫理啟示是:今生修善德,來世升入天界;今生造惡行,來世墮入地獄。慈悲觀是佛教教義的核心。在梵文中,「慈」含有純粹的友愛之情,「悲」為哀憐、同情之意。對於奉佛信眾來說,欲成聖佛,必須胸懷慈悲,以慈愛之心予人幸福,以憐憫之心去人痛苦。

 

道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脈。道家的文化典籍中蘊涵了十分豐富的倫理思想,諸如「清淨無為」的人生哲理及「賞善罰惡,善惡報應」等道德觀念,成為了古代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思想源頭。

20902ph003
位於泉州清源山的羽化登仙洞,相傳有不少道士慕名而來
20902ph003

中國近代的慈善思想,是在接受了西方社會慈善思想的情形下,兼納中西,最終形成既順應時代要求,又具有嶄新內涵的慈善思想。他們把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慈善福利思想嫁接到中國傳統的「大同」、「平均」等樸素的慈善思想之上,借鑑西方的制度和經驗,使近代中國慈善思想呈現出古今貫通、中西匯聚的特點。因而,近代中國的慈善思想呈現出資本主義性質和近代化的特徵。

 

現代中國的慈善事業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基礎之上,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慈善福利思想。新中國建國初期,舊的福利救濟被看作是「統治階級欺騙和麻醉人民的裝飾品」;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各領域開始撥亂反正,但慈善事業還是遇到一定的阻力。不過部分人開始糾正對慈善事業的誤解和偏見,他們試圖將救濟工作引入民間力量,主張大力發展民間慈善事業。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有識之士認為必須改變由過去政府實行福利式的全包攬,逐步地向依賴社會民間力量為主的形式過渡。政府也明確贊同和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至今,慈善事業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慈善意識得到普及,民間慈善事業得到極大的重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逐漸得以回歸。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