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關漢卿與元雜劇

0414ph021
0414ph021

元雜劇是元代雜劇的簡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流行的成熟戲曲樣式,並產生了眾多作家和大量劇本。作為元代文學的代表,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和唐詩、宋詞並稱的地位。

 

元雜劇是綜合了初期戲劇和講唱文藝的因素發展而成。它興盛的原因大致有五方面:城市經濟繁榮、興盛的農村戲劇演出、上層社會提倡、眾多知識分子參與和著名演員的作用。元代獨特的社會歷史環境為元雜劇提供了發展壯大的土壤,使之逐步成長為妍麗的文苑仙葩。

 

元雜劇的基本體制涉及劇本形式、演出形式以及題材來源三方面。元雜劇劇本是韻文與散文結合的文學體裁,由曲詞、賓白和科介三部分組成,指示演員在舞台上的歌唱、言語和動作。表演形式上可清唱、可表演,輔以笛、鼓、板等伴奏,這些都是今天各種戲曲中常見的形式。劇作題材上,元雜劇分為歷史劇、愛情劇和社會劇等,《趙氏孤兒》、《澠池會》、《西廂記》等都是其中的名篇。元雜劇可說是戲曲舞台藝術的奠基石。

 

凡是一種新的文藝樣式的出現,既要依靠前代文藝的積累所提供的條件,也總是要在一些作家手下才會得到定型和完備。關漢卿無疑是使元雜劇形式最後定型的重要作家之一。

 

關漢卿的生卒年已難查實,大致可推定為生於1225年,卒於1302年,經歷了元朝建立以至南宋滅亡。與元代大多數漢族知識分子一樣,關漢卿也面臨着仕途阻塞的狀況,這促使他轉而投身戲劇創作。《析津志》記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這種性格特徵使他興趣廣泛,不僅能寫戲,還能演戲,他的劇作往往因而有極佳的演出效果。

 

關漢卿的歷史劇包括《單刀會》、《哭存孝》等,這些作品通過歌頌歷史上英雄人物,表現作家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愛情劇有《望江亭》、《拜月亭》等,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婦女形象,對弱勢婦女在愛情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同情。此外,他的公案劇、社會劇等也十分出色。嚴密的結構、起伏的劇情、矛盾的交替、人物形象的豐富和立體渾成,以及語言的個性化,都顯出他高超的藝術手法,他不愧是「雜劇班頭」和「梨園領袖」。

 

與同時代的其他劇作家不同,關漢卿的作品更多地表現了弱勢人物的生活和命運,有一種鮮明的執着於現實的人生態度。作品中遭困厄的人物,儘管前路艱難,也並不寄望到神仙世界去尋求安慰或得到淨化。他們總是盡最大努力,頑強地追求可能獲得的最好出路,表現了十分可貴的堅韌信念和樂觀態度。

 

除關漢卿外,元雜劇作家還有很多,他們共同創造了雜劇繁榮發達的局面。其中馬致遠被叫做「曲狀元」,鄭光祖則被藝人們稱作「鄭老先生」,這都是他們為元雜劇的發達作出貢獻的標誌。王實甫也是一位傑出作家,他的作品《西廂記》被譽為「天下奪魁」之作。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和李潛夫的《灰闌記》也是著名作品。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