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关汉卿与元杂剧

0414ph021
0414ph021

元杂剧是元代杂剧的简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流行的成熟戏曲样式,并产生了众多作家和大量剧本。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

 

元杂剧是综合了初期戏剧和讲唱文艺的因素发展而成。它兴盛的原因大致有五方面:城市经济繁荣、兴盛的农村戏剧演出、上层社会提倡、众多知识分子参与和著名演员的作用。元代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为元杂剧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使之逐步成长为妍丽的文苑仙葩。

 

元杂剧的基本体制涉及剧本形式、演出形式以及题材来源三方面。元杂剧剧本是韵文与散文结合的文学体裁,由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组成,指示演员在舞台上的歌唱、言语和动作。表演形式上可清唱、可表演,辅以笛、鼓、板等伴奏,这些都是今天各种戏曲中常见的形式。剧作题材上,元杂剧分为历史剧、爱情剧和社会剧等,《赵氏孤儿》、《渑池会》、《西厢记》等都是其中的名篇。元杂剧可说是戏曲舞台艺术的奠基石。

 

凡是一种新的文艺样式的出现,既要依靠前代文艺的积累所提供的条件,也总是要在一些作家手下才会得到定型和完备。关汉卿无疑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重要作家之一。

 

关汉卿的生卒年已难查实,大致可推定为生于1225年,卒于1302年,经历了元朝建立以至南宋灭亡。与元代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一样,关汉卿也面临着仕途阻塞的状况,这促使他转而投身戏剧创作。《析津志》记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这种性格特征使他兴趣广泛,不仅能写戏,还能演戏,他的剧作往往因而有极佳的演出效果。

 

关汉卿的历史剧包括《单刀会》、《哭存孝》等,这些作品通过歌颂历史上英雄人物,表现作家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爱情剧有《望江亭》、《拜月亭》等,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对弱势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同情。此外,他的公案剧、社会剧等也十分出色。严密的结构、起伏的剧情、矛盾的交替、人物形象的丰富和立体浑成,以及语言的个性化,都显出他高超的艺术手法,他不愧是杂剧班头”和“梨园领袖”。

 

与同时代的其他剧作家不同,关汉卿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弱势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有一种鲜明的执着于现实的人生态度。作品中遭困厄的人物,尽管前路艰难,也并不寄望到神仙世界去寻求安慰或得到净化。他们总是尽最大努力,顽强地追求可能获得的最好出路,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坚韧信念和乐观态度。

 

除关汉卿外,元杂剧作家还有很多,他们共同创造了杂剧繁荣发达的局面。其中马致远被叫做“曲状元”,郑光祖则被艺人们称作“郑老先生”,这都是他们为元杂剧的发达作出贡献的标志。王实甫也是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李潜夫的《灰阑记》也是著名作品。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