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誰是「元曲四大家」?

0414ph010
元雜劇《漢宮秋》插圖
0414ph010

元雜劇作家眾多,他們共同創造了雜劇的繁榮,其中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被稱為「元曲四大家」。此外,其他優秀劇作家對雜劇的貢獻也難以磨滅,他們的作品都曾在國際上有過深遠影響,如王實甫的作品《西廂記》被譽為「天下奪魁」之作,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和李潛夫的《灰闌記》也是不可多得的經典雜劇。

bulb

「元曲四大家」

「元曲」,泛指元代雜劇和散曲,也可專指雜劇。這裏說的元曲四大家,最早來源於周德清《中原音韻》:「其備則自關、鄭、白、馬」。後人對元曲四大家的排列次序常有不同,但關漢卿總是列在首位。

關漢卿的名已不詳,「漢卿」是字,號「已齋叟」,所以人稱關已齋。關漢卿的生卒年已難查實,大致可推定生卒年約為1225—1302年,經歷了元朝建立至南宋滅亡。關漢卿最為著名的雜劇《竇娥冤》,寫成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後,內容可能取材於當時淮揚一帶傳聞的冤獄故事。關漢卿為人和性格歷史文獻中多有記載,《輟耕錄》說他「高才風流」,《析津志》記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這種性格特徵,在元代的戲曲作家中有相當的代表性。他與藝人、歌妓交往過密,其中就有著名女演員珠簾秀。關漢卿會寫戲還能表演,這使他能更好地掌握雜劇的演出效果,同時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雜劇班頭」。

 

白樸,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生於金朝正大三年(1226年),卒於元朝大德六年(1306年)後。他生在金朝南京(今河南開封),7歲時,蒙古軍隊攻陷南京城,白樸與母親張氏失散,由元好問攜帶逃出南京,北渡黃河。金亡後的第三年,白樸輾轉回到北方。白樸青壯年時期,曾漫遊各地。55歲時徙居建康(南京古稱),遊歷過杭州。在這段時間裏,他與當時著名文人王惲、盧摯等都有唱和往來,與江南諸道行御史台中丞王博文過往甚密。白樸一生沒有出仕,他和藝人多有相識,曾著雜劇16種,大部分已經佚失,僅存《梧桐雨》和《牆頭馬上》兩種。另有詞集《天籟集》傳世。

0414ph011
元雜劇《梧桐雨》插圖
0414ph011

馬致遠,大都人(今北京),生卒不詳,大致可推定他生於1264年之前,卒於至治元年(1321年)和泰定元年之間(1324年)。他青年時情懷豪壯,頗有抱負,卻壯志難酬。在京城生活了大約二十年後,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後離開大都到杭州任江浙行省務官。後來他退出官場,過着閒適的隱居生活。馬致遠著有雜劇15種,今存《漢宮秋》、《青衫淚》、《陳摶高臥》、《岳陽樓》、《任風子》和《薦福碑》,還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寫《黃粱夢》,他撰寫的是《黃粱夢》的第一折。

0414ph012
《薦福碑》故事插圖
0414ph012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人,生年不詳,卒於泰定元年(1324年)。曾任杭州吏職,為人方直,不妄於人交,但待人情厚。死後,火葬於杭州西湖靈芝寺。元末鍾嗣成《錄鬼簿》中,說鄭光祖在雜劇界很有名氣,藝人們都稱他為「鄭老先生」。今知鄭光祖作有雜劇18種,流傳下來的只有8種:《倩女離魂》、《王粲登樓》、《周公攝政》、《翰林風月》、《三戰呂布》、《伊尹扶湯》、《無鹽破連環》和《老君堂》。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