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解構古代造船工場

0813ph021
今日的福建馬尾造船廠是清代造船廠的舊址,現在能製造載重量萬噸的輪船
0813ph021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越諸國就有建造和修理軍船的工場,當時稱為「船宮」和「石塘」,秦漢時期的造船工場規模更大。到了唐代初年,就是在揚子縣(今江蘇儀征)一地就設置了10個造船工場。徐州地區的洪州船廠曾建造大船五百多艘,而嘉州、金陵地區的造船工場以製造戰艦著名。到了宋代,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廣東等地都建立了很多造船工場。除了造船工場外,還建立了許多船舶修理場。明代的造船工場分佈之廣、規模之大、配套之全都達到了歷史新水準。除了大量官辦的船場外,還出現了私商經辦的船場。明代的造船工場不但有巨大的造船場地,而且還有發達的航海手工業配套工場。例如有許多附屬的帆篷、鑄鐵、繩索加工場,木材、麻類的堆放倉庫,並有為種植油桐、漆樹而專門開闢的園林。此外,對於造船材料的驗收,船隻的修造和交船等,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

0813ph019
《龍江船廠志》中的明代龍江船廠圖
0813ph019

造船之前,先根據船的載重量,按傳統方法來計算龍骨的長度,然後備料。安裝龍骨是建造船舶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就像建造房子時上樑一樣重要,必須舉行隆重的慶典儀式。龍骨造好後,接下來的重要工序是裝配隔艙板。根據船板彎曲的需要,先確定間隔距離,跟着裝上一支支彎曲的木條,釘上船尾板、船頭板和船殼板,還要裝配上一條條肋骨,如此就組成了一個堅固的船體結構。然後是上甲板,在船體的各個部位,只要有夾縫的地方都要用麻絮填塞,用桐油灰刮縫,還要用火先烤一下木船的表皮再上漆,一艘新船就這樣建造完成。

 

據《夢溪筆談》記載,北宋時曾打造大龍舟,長66.7米,時間久了,大龍舟的船底逐漸腐壞,急需修理,可是在水下無法施工。宦官黃懷信提議在金明池北岸另鑿大潭,潭中埋下若干木樁,樁上鋪設橫樑。將池水灌入潭中,把龍舟引到木架上方,再用水車將潭中積水抽乾,於是水乾舟落,剛好被木架支住,工匠就可以在船下修補。修好後,開閘向潭中放水,待水漲時,再將龍舟引出回到金明池中,這是世界上關於船塢的最早記錄。

 

金完顏亮正隆年間(1157—1161年),張中彥奉命在黃河上架設浮橋。他先組織人手建造架橋所需的木船,船建成後,下一步的工作是將船放入水中。張中彥查看地形,見岸高河低,就令人取高粱秸捆成束,密密麻麻地從船旁鋪到河邊,又在高粱秸兩側用大木擋住,於是形成了一條高粱秸路。次日凌晨,高粱秸上結了一層霜凍,張中彥令民工拉船,使它從高粱秸上滑過,費力不多,船就下水了。

0813ph020
在這個造船廠模型中,造船工匠先打造船隻的龍骨,然後釘上隔艙板
0813ph02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4日

延伸閱讀